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_亚洲深夜福利在线观看_日韩高清三区_桃色av一区二区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行業要聞 » 正文

江蘇十二五節能環保重點提升技術集成和成套工程設計能力

發布時間:2012年1月5日 來源:新華日報

....

  企業創新能力持續提高。到2015年,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1.5%,建成一批高水平研發平臺;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100家,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000家。


  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到2015年,研發人員總量達到61萬人年左右。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加速集聚,我省成為全國重要的人才高地。


  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完善。形成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全民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大幅度提高??萍冀鹑诎l展加快,到2015年,風險投資規模達2000億元,銀行科技貸款余額達1000億元。


  到2020年,形成開放高效的區域創新體系,知識競爭力大幅躍升,若干科技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8%,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5%以上,我省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的戰略高地、全球有重要影響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三、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


  創新科技體制機制,優化區域創新布局,支持有基礎有優勢的區域加快發展,積極探索創新驅動的有效路徑,在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增強科技自身發展動力上取得重大進展,以建立完善產學研結合體系、科技金融體系和科技服務體系為突破口,全面提升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水平。


  (一)優化區域創新空間布局


  按照全省區域發展總體部署,優化區域創新體系空間布局,高效配置科技資源,加快建設創新型科技園區、創新型城市和創新型鄉鎮,培育充滿活力的區域創新發展增長極。


  加強創新整體部署。立足區位特點、資源稟賦和創新基礎,深化創新工作部署,加快實現蘇南創新提升、蘇中創新跨越、蘇北創新突破,整體加強科技進步與創新。深化南京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把“人才引領、科技創業”和“園區先行、制度先試”作為關鍵舉措,加快建設長江三角洲地區科技創新中心,加速構建具有競爭力的區域創新創業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構筑人才特別集聚區和體制與機制創新的特殊試驗田,使南京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人才與科技創新名城。探索建設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推進區域創新一體化。加快建設沿??萍甲呃龋瑒撔沦Y源組織與集聚機制,推進中科院能源動力研究中心、江蘇省海洋產業研究院等公共研發平臺建設,突破航道整治、港口建設等重大工程關鍵技術,培育壯大海洋工程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現代物流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構筑蘇中創新發展新高地,面向國內外集聚創新要素和資源,加快建設泰州醫藥高新區、揚州光電科技園、蘇通高科技產業園等,著力打造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大力推進蘇北新型工業化進程,支持蘇北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鼓勵蘇北與蘇南共建科技園區,集成建設蘇北工業技術研究院、鹽化工技術研究院等重大研發平臺,建設一批高新技術特色創新基地。加大對徐州振興老工業基地和宿遷創新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優勢主導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建設創新型科技園區。全面推進以發展現代服務業、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及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為主要內容的高新園區“二次創業”,推動高新園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努力將高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集群發展的重要載體、帶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和搶占世界產業制高點的前沿陣地。高水平建設創新型科技園區,重點建設好南京麒麟生態科技城及模范馬路創新街區、無錫太湖國際科技園、蘇州科教創新區、泰州醫藥高新區、常州科教城、鎮江科技新城等。引導和支持各類開發園區加快向創新型園區轉型,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區建設省級高新區,推動符合條件的省級高新區申報國家級高新區。引導高校集成創新資源,扎實推進大學科技園建設,加強大學科技園與高新園區的合作,充分發揮連接上游科學研究與下游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紐帶作用。鼓勵和支持股權激勵、科技金融、非上市公司進入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等政策在園區先行先試,推動研發機構、高層次人才、重大創新項目向園區集聚,支持建設一批引領發展的產業技術研究院和開放性重點實驗室。到2015年,建成一批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科技園區,15-20家創新資源富集、智力產業繁榮、創新驅動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園區。全省高新園區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每萬名從業人員擁有授權發明專利達100件以上。


  推進創新型城市和創新型鄉鎮建設。大力推進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連云港等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努力實現創新能力與國際競爭力的同步提升,使之成為創新體系健全、創新資源聚集、創新效率高、創新輻射面廣、示范作用強的創新區域,在全省轉型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積極開展省級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區域創新發展增長極。實施創新型鄉鎮升級促進行動,采取“一鎮一策”方式,支持鄉鎮建設科技創新和服務平臺,集聚創新資源,開展特色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培育壯大創新型龍頭企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到2015年,重點建設30個創新型城市和100個創新型鄉鎮。


  (二)建設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


  按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深化改革的試驗區、創新驅動的引領區、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的目標定位,解放思想,大膽實踐,以體制機制突破為動力,以集聚創新資源為重點,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顯著提升內生發展能力,努力把蘇南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型經濟示范帶,輻射帶動蘇中、蘇北地區加快發展。加大體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試的力度,注重發揮環境約束、節能減排等倒逼機制的作用,大力營造有利于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以推動創新一體化發展為著力點,突破行政邊界限制,在示范區內統籌規劃引導科技創新資源布局,形成分工協作、特色發展的新格局。以加快產業技術跨越為主攻方向,發揮蘇南地區產業優勢和開放優勢,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和新興產業發展需求,集中力量加強技術突破,形成創新發展的技術先發優勢。以創新核心區為引擎,加強技術創新、產業培育、區域發展的協調互動,形成創新核心區、新興產業示范帶和創新型城市群構成的“核、帶、群”的發展布局,爭取納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總體布局,充分發揮其引領、帶動和輻射作用。到2015年,蘇南地區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3%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到45%以上,主要創新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完善產學研結合體系


  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調動產學研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務實高效、開放靈活的新格局,顯著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


  建設高水平產學研聯合創新載體。圍繞產業鏈向高端攀升的需求,發揮高校、地方政府、高新園區等多重主體的協同作用,將研發優勢、人才優勢與市場優勢、資本運作優勢結合起來,打造一批具有產業技術研發、專業技術服務等產業集聚功能的產學研聯合重大創新載體。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或大中型企業到高校、研究院所共建產學研聯合創新載體和平臺,或聯合省內外有優勢的科教單位,共建一批駐蘇分支機構、特色鮮明的產業技術研究院、企業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引導科教資源服務企業。到2015年,產學研聯合創新載體達到1000家。


  推動產學研創新聯盟組織化發展。圍繞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深入推進“校企聯盟”行動,吸引省內外高校院所與江蘇企業新建一批校企聯盟。加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促進龍頭骨干企業、配套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市場為導向,加強重大技術突破和系統集成,提高產學研結合的組織化程度。積極完善聯盟運行管理評估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推動有條件的聯盟向實體化運營模式轉變,鼓勵聯盟成員采取衍生公司、項目實體運營、合資建立公共研發平臺、引入風險投資等多種形式捆綁利益,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共同發展、長效合作的新機制。到2015年,校企聯盟總數達1萬家。


  促進科技人員深入基層創新。加強高校服務基層創新的機制建設,支持高校建立各種類型的科技中介機構,強化科技成果中試熟化服務,提升高校知識產權經營與成果轉化服務能力。著力拓寬科技人員服務基層的渠道,鼓勵和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創新,推動百名科學家、千名博士、萬名研究生到企業開展科技創新,選聘優秀科技企業家到高校擔任產業教授,全面推行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雙導師制”,實現高校和企業人才的雙向流動。進一步推進“科技鎮長團”、“百所高校江蘇行”等工作,完善考核評價和獎勵機制,鼓勵和吸引更多中青年教師及其團隊服務企業一線。選擇有基礎的企業、高新園區、科技園等建立科技鎮長團工作站,形成長效工作機制。


  加強產學研結合創新示范基地建設。強化研究型大學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建設,提升高校院所知識創造能力,加快建立科學研究、高等教育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支持高校面向產業創新需求,設立創意設計、光伏等學院或專業,鼓勵高校發展創業教育,與高新園區及地方政府共同設立創新示范基地或實習基地。依托高校現有校區及其周邊地區,大力推進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建設,鼓勵企業將研發中心建在校內,鼓勵高校在地方或企業設立研究院,加強產學研結合,大幅提高高??萍假Y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引導國內知名科教單位與我省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突破產業前瞻性重大關鍵和核心技術,重點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新興產業技術領域中提前介入,依托重大項目建設一批先導性技術研發的創新示范基地。到2015年,重點建設20個產學研合作創新密集區。

5頁 當前為第 2[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普陀区| 汕头市| 宣化县| 江永县| 云龙县| 湘西| 福清市| 云梦县| 鄂伦春自治旗| 峨眉山市| 绿春县| 张家川| 灵川县| 阳曲县| 南陵县| 台山市| 庄浪县| 收藏| 景谷| 宁阳县| 卢氏县| 聊城市| 兴文县| 南岸区| 鄂州市| 扎兰屯市| 曲阳县| 和平县| 南靖县| 临夏县| 保康县| 稻城县| 青河县| 景德镇市| 宜良县| 罗源县| 墨江| 正蓝旗| 和平区| 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