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和產量都與國外有差距
從目前新能源的汽車發展現狀看,國內新能源汽車面對的阻力還不少。首先,從車企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投入來看,國內企業與國外的差距甚遠。據對國內17家汽車本土企業的統計,他們對新能源車的投入累計是57.2億元,相比于跨國公司,中國每家汽車企業在新能源車上的花費顯得有些可憐。
早在2004年以前,通用就已經投入10億美元研究電動車。記者從通用中國取得的信息是,單單雪佛蘭Volt電動車的研發就用了7.5億美元,約合52.5億元人民幣。此外,2009年至2012年,通用在推進新能源戰略以及先進驅動技術研發及商業化方面的投入資金預計為29億美元,約合203億元人民幣。
另據計算,目前中國本土汽車企業生產并在運營的新能源車約為3989輛。而豐田普銳斯一款車3年在中國的銷售總量已達到3465輛。中國新能源車總體市場規模也還很小。
對于目前剛剛起步的新能源轎車,從投入和產量看都似乎難以看出“熱”的苗頭,然而,陳斌的過熱之說也是對于汽車產業發展的警示,在當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初期階段,認清方向和創新技術是當務之急。
新能源車能否彎道超車
在汽車領域,新能源轎車被普遍認為是與國外汽車企業同處一個起跑線上,我國有望通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實現我國汽車業的“蛙跳”,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在前不久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開的會議上,董揚對記者表明了對新能源轎車的看法:“新能源轎車我不認為有‘彎道超車’的可能,沒有什么捷徑,只能是踏踏實實地做。”
對于剛學會造車、技術研發能力不強、制造品質不穩定的中國車企來說,新能源并不是與國外車企競技的同一起跑線。對于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目前的發展現狀,丁樹雄也用了形象的比喻。新能源是新的大類的比賽項目,目前還有許多比賽規則在醞釀制定中,但這并不影響運動員在場外的體能訓練和競技提高。比賽前,運動場波瀾不驚;開賽后,孰高孰低才能一目了然。
雖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存在一定變數,但車企仍對新能源車充滿信心。今年年初一汽集團宣布已重新制定新能源戰略,到2012年,一個年生產能力為混合動力轎車1.1萬輛、混合動力客車1000輛的生產基地將建成,當年計劃實現的年產目標是:混合動力客車800輛,混合動力轎車1600輛。
專業生產新能源轎車的比亞迪汽車總裁王傳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自豪地表示:“我們現在其實已經具備了大規模能源儲存的技術,比如儲存風電、太陽能,將它們轉化成可利用的能源,這一技術對中美能源有很大的幫助,未來可以有更廣泛的合作空間和合作機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