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的魅力
2007年9月,第一家瘋果盒子店在中關村步行街上的一個不起眼的位置開業。現任店長馬彥告訴記者,盡管剛開張時每天進店的人數只有50人,但這50人里卻有70%左右的顧客是回頭客,“很多顧客跟我們都已經很熟悉了,有的甚至還能叫出我們店員的名字。”
對一個新開的店鋪來說,能有這么多的回頭客顯然是件幸福的事情。而一些老顧客在逛完盒子店后,還會在博客中曬自己淘到的寶貝,這算是幫瘋果打了免費廣告,靠著“獨特的盒子以及盒子里面的獨特商品”口碑和博客上的免費廣告,幾個月后商店的客流量就上去了,每天都有幾百人的客流量。
看到市場前景如此美好,瘋果盒子也在以加速度的方式進行擴張,很快就在北京的西單、華貿、五道口等繁華商業區,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截至5月,今年瘋果盒子就新開了3家店,是整個2008年的開店總數。
由于要忙于新店的籌備工作,瘋果盒子北京區經理李龍驥甚至只能在星期天接受采訪。據其介紹,現在瘋果的新店大多選在“年輕人愛扎堆的地方”,比如中心城區的購物商城。設計師只需要交付200元到400元的月租,就能租下一個盒子販賣自己的創意,產品價格自己定,而瘋果則按20%-35%的比例獲得銷售提成。
“選擇盒子鋪的形式來放租一來可以降低成本,二來一個大店鋪拆分成幾百個小鋪后,分攤后的租金,設計師也能負擔起。”李龍驥說盒子店的分租模式“既節約成本又能贏利”。
不過,這種商業模式其實很簡單,一看就懂,極容易仿制,北京就曾出現過十幾家“盒子”店的盛況,不過與瘋果盒子不同的是,他們很多只是單店經營,并沒有品牌,所以出租率較低。經過一番洗牌之后,絕大多數盒子鋪已經不見了。王三石后來總結說,瘋果盒子要想持續成長,需要兩點支持:一是設計師資源的積累;另一個是能夠長久、持續地匯聚設計師,而這兩樣正是瘋果的優勢。
之前瘋果網雖然沒有打開市場,但卻讓王三石結識了業界的很多設計師,而且在苦心經營之下,瘋果網上現在仍活躍著各類盒組,里面經常討論一些關于產品設計或材質選擇的話題,漸漸地對設計師形成了集聚效應,并發展到目前5萬人的注冊用戶規模。這些用戶對后來瘋果盒子的開店計劃就是個十分有利的資源積累。
另外,北京是一個高校眾多的城市,清華美院、北京服裝學院、北方工業大學和北京印刷學院等都是國內比較有名的設計院校,每年都有大量設計專業的學生走向社會,這些年輕人并不缺乏想法,他們能為瘋果盒子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意產品,他們正是瘋果盒子所瞄準的潛在“盒主”。還有一點對瘋果盒子有利的是,當前惡劣的就業環境。租盒子不僅可以成為這些年輕人的創業選擇,并且還能降低他們的創業風險,自然受到了很多設計類專業學生的關注。據李龍驥介紹,現在剛畢業或還在讀書的大學生,已成為瘋果盒子最穩定的租盒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