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團隊的另一抹色彩是投資背景。九鼎有幾位合伙人都有過“類德隆”的工作經歷。九鼎執行總裁趙忠義和蔡蕾分別在明天控股和迪康集團工作過,明天和迪康曾成為資本市場上的“明天系”和“迪康系”,擁有諸多上市公司,橫跨實業、金融,前者觸角伸向證券公司,后者擁有過信托公司。
這兩股色彩的混合,讓九鼎擁有濃厚的產業并購整合情懷。或者說,產業整合這桿大旗讓他們走到一起。趙忠義也是金融學博士,和黃曉捷是五道口的同班同學。他們在學校時就曾探討過中國的產業整合。
“我們研究過,美國為什么成為發達國家?因為美國有一大批具有國際性能力的大型企業,它們支撐了美國成為發達國家的地位。大企業要求規模大,規模如何大?靠的是行業集中化。在中國,很多行業還相當分散,他們也必然會走向集中。”說這番話時,趙忠義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學者,他甚至跟我們談起了寡頭競爭和完全競爭,哪個更有市場效率。
回到九鼎。他說:“為中國的產業整合貢獻一點力量,這是我們高一點的理想。”
契機
產業整合是一個資本和實業結合的事情,它不僅很需要錢,更需要一個時代契機。黃曉捷看到這個時代的到來。這個時代會由系列小契機構成。
首先是2005年,中國資本市場的一次影響深遠的改革。“股權分置改革后,同股同權同價,股票可以流通,資本才有了退出渠道。中國證券市場的高估值、高市盈率現狀會逐步改變,但是不會一步到位,所以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仍然將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維持較大幅度的價差。”
這意味著什么呢?“3-5年內,中國做Pre-IPO投資的年收益達到30%不難,做其他投資達到這個收益很難。”黃曉捷判斷道。
黃曉捷平民出身,沒有可繼承的大筆財富。對精通金融的他來說,在中國,做股權投資是一個比投資股票更靠譜的賺取第一桶金的方式。同時,PE是資本和產業結合的工具,它是積極投資者,對所投的企業具有比較大的話語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