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清潔技術,我們現在看到的還只是冰川一角,而真正的冰山還隱藏在海底,沒有浮出水面。 ”在北京科技大廈的一間會議室里,青云創投總裁葉東就清潔技術的前途侃侃而談。
作為中國第一家專投清潔技術領域的投資公司,青云創投旗下管理著近3億美元的“中國環保基金”,曾將多家清潔技術類公司推向資本市場。
一份針對世界400家VC的調查表明,對清潔技術的投資被列為未來三大投資方向之一,在未來1~2年內排名第一。 由此說明,清潔技術已經逐步取代前些年的IT、互聯網,成為投資機構新的寵兒。
但是,從配角到主角,葉東堅守了8年。
“我還沒有發現比這更好、更大的潛在市場機會,這是新經濟,它未來將結合人們的衣食住行,出現在任何一個產業當中。 ”信心飽滿的葉東甚至不忘建議記者改跑清潔技術,認為該條線“前途不可限量”。
先吃螃蟹者
成立于2001年7月的青云創投,其前身為清華創業投資管理公司。 彼時,葉東剛從美國硅谷歸來,有豐富的投行工作經驗。 雖然當時的中國投行都忙于TMT(電信、媒體、科技)及消費品等領域淘金熱,但葉東還是很“另類”地選擇了清潔技術行業。
“不愉快的事情我都忘記了。 ”葉東說,“8年以前,青云創投還是一個異類,但現在,許多VC都將清潔技術當做了最重要的投資領域之一。 ”
清潔技術源自英文“Cleantech”,美國清潔技術產業投資集團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尼古拉?派克(NicholaParker)在1988年提出。 但這一概念并沒有迅速推廣,以至于2001年的時候,還鮮有人能理解這一概念。
“很多人一聽清潔技術會以為是打掃衛生的。 ”葉東苦笑著回憶道,“為了讓大家能夠理解,我只能用環保的概念替代。 基金的名稱也叫做‘中國環境基金’。 ”
為了募集第一筆基金,葉東見了近100名投資人,反復為他們闡述環保領域的未來,然而換來的大部分是白眼和不解。 很多人不理解他為什么要放棄眼前輕車熟路的IT、互聯網領域投資,而選擇很“高調”的環保領域。
“就好比一只孔雀,從正面看,你看見的是它漂亮的開屏,而我卻站在背面,看到美麗背后的東西。 ”
葉東平靜地回憶自己選擇的初衷,“實際上我選擇這個行業的原因很簡單,8年前,中國的定位是‘世界工廠’。 表面上看風光無限,但世界工廠的背后,也必定是世界最大的污染中心。 ”
近幾年中國嚴峻的環境污染形勢證明了葉東的先見之明。
從配角到主角
“你會發現,天最黑的時候不是午夜12點,而是即將破曉之前。 ”葉東說。 等待市場機遇的潛伏期,是從2001年到2005年的漫長時間,葉東將之稱為“黎明前的黑暗”。
這期間,中國人的環境保護理念還側重于傳統環保的概念,包括水的處理、空氣污染治理、工業危害物治理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