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神碼的股價一度沖過6港元,收于5.90港元。郭為表示:“未來的三到五年,我們要向IT服務全面轉型。”
在六年前,郭為就說過這句話,不過并不是太成功。“以前的轉型對于神碼來講是換服裝,這次的轉型是換骨”,郭為說。
六年辛苦路
“這一次與上一次不同,大家達成了共識。”郭為微笑著用堅定語氣回應了本報記者的疑惑,他相信這一次轉型,不僅是自己很堅定,他的團隊都認定了這個方向。
2001年,郭為帶著神碼從聯想分拆出來,當時涉及的業務是三大塊:分銷、系統集成和軟件。那一年,麥肯錫為神碼提供三條可以選擇的路:一是通過電子商務改造分銷體系,成為供應鏈管理型企業;二是由渠道分銷前移,成為合同制造企業;三是轉型IT服務。郭為選擇了比較激進的第三條路,他心中的榜樣是IBM。但那時中國對IT服務的理解并不深,包括郭為自己。
軟件向服務的轉型是很容易的事,因為軟件的本質就是服務。所以神碼軟件部門很快就變成了IT服務部門。但在這塊業務上神碼估計的過于樂觀,有點操之過急。在轉型中規模很小,而且連續虧損。支撐公司發展的分銷部門難免會有些意見。
最大的困惑是在分銷業務上,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都認為向IT服務轉型的未來,分銷業務慢慢會變得不再重要。現在支撐整個公司的分銷是用自己賺的錢培養新業務,等IT服務的翅膀長硬了,分銷也就失去價值,可能會從神碼的體系中消失。分銷成為轉型過程中矛盾最突出的一塊,方向也最不明確的一塊。
在轉型的過程中,神碼必須還要兼顧規模的快速增長。因為在2001年從聯想分拆出來的時候,神碼跟聯想的規模有一定差距。郭為當時決心帶著神碼人要再創造出一個不叫聯想的“聯想”。他們用五年時間,把營業規模從133億元做到了200億元,跟分家前的聯想規模相當。在對規模的追求中,神碼走上了彎路,一度不斷加新產品線,還想嘗試做自有品牌手機、PC。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