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民,號蓮花洋人,男,1949年11月生,祖籍浙江玉環。4歲跟外公潘天壽學畫,7歲隨父母下放至浙江舟山一海島生活,曾游歷15個國家和地區。1992年回國后,任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院院長。1996年,出資9萬多元買下了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塘頭鄉一座無人島的40年經營權,成為我國第一位無人島島主。
4月12日,國家海洋局公布首批176個可開發無人島名單,任何單位或個人均可提出買島申請,一圓自己的“島主”夢。
其實,早在1996年,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朱仁民就花9萬多元買下浙江舟山一座無人島,并持續投資數千萬元,將其打造成了一座供人永久免費參觀的藝術之島。
開發一座無人島,需要哪些條件?作為多家媒體口中的中國第一買島人,這位已經做了15年島主的先行者,有哪些忠告留給后來人?
昨天,本報對話朱仁民。
■關鍵詞無人島
即無人居住海島,指在我國海域內沒有常住戶口居民居住的島嶼。
據介紹,我國海島眾多,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島就有6500多個。其中,浙江擁有3061個,約占全國海島總數的44%,而無居民海島2886個。受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匱乏的制約,這些無人島大多處于自然狀態。
【當時花了9萬多元買下了這個無人島40年的經營權。】
京華時報:你怎么想到要買一個無人島?
朱仁民:說來話長——我出身于國畫世家,外公潘天壽是國畫大師,母親也是美術教師。4歲起我跟外公學畫,7歲那年隨父母下放到浙江舟山一海島生活了30多年,做過漁夫、鐵匠等,但更多的是畫畫,拿了一些國家級別的獎。1978年,我創作300米水墨長卷《大道海天篇》時,一陣頭暈栽下腳手架摔斷了腰椎。當時醫生斷定我再也站不起來了。受傷后,母親讓我在普陀山一座叫隱修庵的破廟中靜養。透過窗戶我能看到一座孤島,有一天早晨,那島在海天之間的輪廓倏然間清晰,就像一座觀音像躺在普陀山與沈家門之間的海面上,獨立海天。我激奮不已,感覺自己的命運和這個島息息相關。
4年后,我能撐拐走路了。揣著300多元,我闖了15個國家和地區,走到哪兒,畫到哪兒,做景觀設計,賺錢的目的就是為了回來保護它。
京華時報:花了多少錢?向誰買的?
朱仁民:1992年回國后,我就上島勘測。1996年,我與浙江東港開發區簽訂租用土地合同,花9萬多元買下了這個島40年的經營權。
京華時報:當時的政策允許嗎?
朱仁民:當時舟山有1793個島,沒人會買島,也沒有專門的政策。
京華時報:這個島有多大?當時是什么狀況?
朱仁民:圖紙中確定的是10畝,但因潮漲潮落,每天島的面積也不一樣,實際面積要大些。島上只有荒草礁石,原來有海桐,但都被當地老百姓砍光燒柴了。我覺得很心疼,海桐,在日本是被看做是神木的。
京華時報:小島的名字也是你取的?
朱仁民:這片海叫蓮花洋,小島的海天際線酷似水上臥觀音,鳧在蓮花洋上,與普陀山有1.6公里之隔。我自幼在這里的沙灘、海涂上玩,也在這里長大。買下這個無人島后,我為他取名“蓮花島”,自號“蓮花洋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