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小島現在的情況怎么樣?
朱仁民:小島面臨著被吞食的危機。2003年開始,東港開發區要填海造地,填一畝海,成本幾萬元,賣出一畝地,贏利數百萬。蓮花島被圈在開發商規劃圖中。開發商的進逼,讓我時常處于惶恐中——填海會消亡島嶼周圍的自然海岸線,小島將不復存在,我最早看到的那個海上臥佛,將永遠消匿于水泥樓林中。
我不斷找開發商,找地方政府,甚至一路告到省里,呼吁開發不能毀滅自然。我問他們,各地都說建文化大省,我花了幾千萬和10多年心血,做成一個永久免費的藝術品白白送給你們,你們為什么不要?為什么還要毀滅它?
京華時報:結果怎樣?朱仁民:經過多次協商,開發商最后做出讓步,保留了一條二三十米寬的水溝。前幾年到小島,從碼頭坐船需駛過800米海域,現在蓮花島和大陸只隔一道二三十米長的水溝了,勉強還算一個島吧。可填海的土方破壞了之前鋪設的海底電纜和水管,島上的水電供應問題嚴重。我精心雕刻的500羅漢,因填海工程也不得不撤到海防堤上。現在,我真擔心突然有一天我的這些羅漢像就會不見了。
【不是有錢就能買下一個無人島,要有人文精神,要關注海島的生態保護。否則,上島之日,便是毀島之時。】
京華時報:這一輪海島開發,要求拍賣成功者進行可持續開發,以開發換來更好的保護。你覺得,這個政策好么?以現在的社會環境,能做到么?
朱仁民:政策都是好的。和過去比,社會對海島的保護意識有了很大進步。但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對島的生態保護意識,來源于經濟的發展、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和對祖國海域的熱愛。但我個人持保留態度,在這個向錢看的時代,一哄而上拍賣海島,會造成對海島的過度開采和損傷。所以,我并不贊成全面推廣拍賣海島。
京華時報:有人認為拍賣海島可以更好地保護海島,因為海島有了具體的主人;也有人認為,這會給海島帶來更多的環保隱患,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朱仁民:低層次的、粗放的開發會給無人島帶來滅頂之災。目前對海島的開發方式,也就是養殖、旅游、倉儲等,存在功利、盲目等因素,更嚴重一些的所謂開發,則是填海連島、炸島采石,這會造成海島消失。
我認為,對海島的保護,最終還是要靠法律法規的健全。同時,政府規劃部門要嚴格審核無人島的規劃、建設和開發利用方案,進行全面的監管。而國家出臺了賣島的政策,也應出臺相關輔助政策,像海港、航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必須跟上。
京華時報:作為國內首位無人島島主,你對后來者最想說的是什么?
朱仁民:沒有上億的資金建不好一個島。因為島的建設成本、開發風險很大。同時,不是有錢就能買下一個無人島,要有人文精神,要關注海島的生態保護。否則,上島之日,便是毀島之時。
這些島嶼,就像散落在海洋上的一顆顆明珠,有一些還是國家的神圣疆域界定點,少了一個島,其周邊的海域就丟了。大自然經過多少億年的沉淀,才塑造出了這些獨特的景致。沒有生態意識,別碰無人島。千萬不要為了一點有數的錢,就隨意去改變它的原始風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