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訊)作者:婁向鵬 曹曉博
目前,主流觀點是競爭導向,道理在于,幾乎所有的市場都供過于求,消費者需求用哪個產品都能得到滿足,企業要生存,其實是從競爭對手那里搶生意,營銷就是競爭,競爭就是瞄準競爭對手,要么搞掉它,要么超越它。
現實正在上演以競爭為導向的精彩大戲:蒙牛、伊利雇網絡打手,泡制對手負面消息,散布虛假新聞;雪花淡季大量回收青啤酒瓶,擾亂青啤旺季生產;燕京高價換置雪花啤酒,待啤酒變質后,低價投入市場,混亂雪花終端;互聯網更是前衛,QQ和360之戰,已經直接強迫消費者二選一。
這是企業經營的本質目的嗎?這樣的企業能夠成長為令世界敬佩的偉大企業嗎?回答是否定的。
首先,競爭的本質爭取消費者,而不是詆毀競爭對手。
競爭不是你死我就活的棋局,如果失去消費者,即使打擊了對手,也無法收獲成功。三鹿倒下了,蒙牛、伊利等企業看似瓜分了三鹿的市場份額,但是消費者對整個行業產生了極端不信任,不僅液態奶銷售長期不振,而且國產品牌集體痛喪利潤豐厚的高端奶粉市場。三聚氰胺事件后由乳業兩大巨頭上演的“誹謗門”,只能讓消費者更加看清乳品企業的無良手段,對整個行業更加沒有信心。奶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瑩表示,2010年的奶粉進口創下歷史新高,今年洋奶粉市場占有率可能超過50%,利潤最低可達40%。
大市場不可能一家獨大。找到消費者頭腦中的空位,用產品和品牌搶占,就能良好發展。早年,百事直接挑戰可口可樂的策略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反而促進了可口可樂的銷售,直到后來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新一代的選擇”,兩樂和諧發展,共同做大了可樂市場。
得消費者得天下。偉大企業必須擁有大境界、大視野、大胸懷、大格局,以干掉對手為手段的競爭策略能夠影響一時的消費選擇,卻搞不定消費者的忠誠。
其次,過度關注對手,將限制企業自身的創新和發展能力。
緊盯對手的動態,你會變得更偉大嗎?絕對不會,你的能力和水平只會與對手越來越趨同,因為蘋果不是盯著諾基亞成功的,王老吉不是賣更好的可樂趕超可口可樂的。
針對對手的創新和差異化產品,一方面差異化會越來越小,比如近年蜂擁而起的一味將各種元素混搭的各種混搭飲料;另一方面市場被過度細分,甚至難以形成規模,比如追求小眾口味的悅活番茄汁、番石榴汁等。
消費者是創新的根本源泉,革命性產品總是源于更深層次的需求,甚至是存在其潛意識中,正因如此,iphone不是傳統意義的手機,ipad顛覆了人們對電腦的認知,如果蘋果緊盯傳統手機的話,市場上只能多出一款更加結實耐用的便宜貨。
請“無視對手”!“無視對手”才會超越對手,才會出現革命性創新。
第三,消費需求變化迅速,忽視消費者,你將比競爭對手還落伍。
啤酒巨頭們血戰低端市場時,高端市場已經被百威等國外品牌占據;家電行業在傳統電視上大打價格戰時,國外的液晶電視突然而至,橫掃市場。緊盯對手只會比對手還落伍,你是另辟蹊徑獨自創新,還是指望盯著對手實現趕超,答案還用說嗎?
消費趨勢和習慣每天都在變化,原有的目標消費群開始分化,新的消費群體逐漸形成,他們的消費方式、消費特點、信息來源都在不斷變化。有企業認為90后的很多消費選擇毫無邏輯,事實上,只是這一消費群體的消費特點發生了變化,棒棒娃針對崛起的90后打出“做最棒的自己”的新口號,活動已經從給偶像打分評選,轉為表現自己,全民參與。
“小策略看對手,大策略看市場”,滿足消費需求才是經營企業的終極目的,讓品牌第一個進入消費者心智吧,只有兼顧消費者利益的競爭,以滿足消費者的方式搶奪市場,才是企業成長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才會成就偉大企業。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