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們應當運用環保標準來治理中國式的產能過剩,這是因為提高環保標準,無疑將提高中國產業的環保門檻,這對抑制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效果將非常顯著。
產能過剩問題歷來是中國經濟的一大痼疾。在當前金融危機的環境下,產能過剩再次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突出問題。如何破解產能過剩困局,已成為眼下“保增長、調結構”的一項急迫任務。對此,筆者認為,我們完全可以運用環保標準來有效治理中國式的產能過剩問題。
這是因為,當前部分產能過剩的行業同時又存在著比較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且往往是產能過剩引發了更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對此,我們只需加緊修訂或嚴格執行現有的環保標準,就可以達到“一箭雙雕”的目標:既可防控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環境污染問題,又可抑制這些行業的產能過剩。
我們不妨以鉛行業為例來說明。鉛行業是一個產能絕對過剩又是環境污染比較突出的行業。今年8月陜西省、湖南和東川等地發生了“兒童鉛中毒事件”,觸發了對有色金屬行業的工業污染進行調查的新一輪“環保風暴”,并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
為此,陜西、云南、湖南等地對涉鉛企業進行排查。其中,作為鉛冶煉的重鎮之一——河南濟源市近日積極行動,對涉鉛行業進行了深度治理,目前該市35家企業使用燒結機煉鉛工藝生產線被要求全部停產整頓,需要通過環保驗收后方可恢復生產。受環保風暴的影響,剩下可以生產的3家企業鉛產能也分別減少了約1/3-1/2。如果加上其他地方涉鉛企業的產能下降規模,足以看到通過運用環保標準治理企業的環境污染,最終可以達到抑制部分行業過剩產能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當加大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制訂修訂工作力度,特別是對重污染行業、產能過剩行業、高耗能、耗水、耗資源行業加快制訂修訂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提高這些行業的環保準入標準。由此,提高部分行業的“環保門檻”,將有助于從根本上抑制產能過剩問題。
例如,稀土行業也存在著產能過剩且集中度低的老大難問題。今年8月,由環境保護部組織有關單位編制了《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據悉,新標準對稀土開發的污染物控制和治理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如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釷粉塵排放濃度限值等。如果嚴格按照這一標準,很多中小型稀土生產將可能會因其生產工藝落后、環保治理設施不完善等原因而面臨被淘汰出局。確實,《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提高了這一產能過剩行業的環保門檻,新標準一旦實施,將起到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行業優化調整、淘汰落后產能的作用,最終對抑制該行業的產能過剩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提高行業的環保門檻,除了制定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外,還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同樣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