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后,核電業發展停滯的狀況被復蘇取代。俄科院核能安全發展問題研究所第一副所長拉斐爾·阿魯秋尼揚解釋說,“世界開始了核復興,因為幾乎所有大國都意識到,包括生態清潔能源在內的穩定能源保障問題只能靠發展核能來解決。”結果連德國也表示,它已在精神上做好了修改核電禁令的準備。
俄羅斯和中國也表現出了新的核能野心。俄原子能署署長謝爾蓋·基里延科5年前呼吁2030年前在全國建造約40臺核電機組。梅德韋杰夫總統將核技術列為國家現代化的最重要領域之一。普京總理在講到俄羅斯的核計劃時說:“我認為,我們完全有能力在世界核電站建造和開發市場占據不低于25%的份額。”中國也宣布了史無前例的核計劃,規定在2020年前將核電站產能提高7倍。也就是說,10年間中國每年將有6臺—7臺新核電站機組投入運行。
但現在所有核能計劃可能再次被無限期推遲。一些專家擔心,在“日本切爾諾貝利”的影響下,德國和其它國家的輿論可能再次抨擊核電業。反對核電站的人又一次確信,核電業者不能保證核能的安全性。俄羅斯環保公益組織“生態保護”的主席弗拉基米爾·斯利維亞克本月13日說:“日本事件無疑顯示了核工業在自然災害面前不堪一擊。而這徹底粉碎了現代化核能安全可靠的神話。”
目前俄羅斯正在國外承建5臺核電機組,還有近10個這樣的項目處于馬上準備落實的階段。俄原子署還有30份在世界不同國家建造核電站機組的訂單。
美國核能產業原本也是經濟復蘇的重要砝碼。奧巴馬的2012年預算案編列360億美元的貸款擔保鼓勵興建核電廠,他還指示投資數億美元加強核能研究與現代化反應爐設計。核能業智庫“核能研究所”發言人表示,日本事件不會阻斷美國核電復興之勢,因為包括美國在內,全球核電廠都將從日本事件學習教訓,全力防患于未然。但前核管會主席布拉福表示,美國人將對核電持更加質疑的態度,也更加不愿核電廠蓋在自家附近。幾大國家的核能發展規劃若受干預,在高油價威脅下,經濟發展勢必受到影響。
核電發展在被質疑過程中,其他能源迎來冒頭發展跡象,但如果回歸傳統油氣資源,全球經濟恐被高價所“綁架”。
中石油經濟研究院市場研究所所長單衛國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日本會淘汰一些老的技術和老的核電站,這就要尋找替代能源,比如增加天然氣的進口。“日本去年進口天然氣7000萬噸,今年日本的天然氣進口有可能增加1000萬噸。這會推高天然氣的價格。目前全球天然氣是相對過剩的,日本的增加進口會提前結束過剩狀況。”
單衛國同時表示,雖然包括風電和光伏在內的新能源的前景很好,但是新能源短期還是很難發揮重大作用。
新核電站建設的拖延和舊核電站加快關閉,都將促使發電企業投資于天然氣,作為安全且容易獲取的主要能源來源。隨著市場對不同的因素做出回應,天然氣價格已逐漸與石油脫鉤———主要因素便是美國快速轉向新開發的非傳統頁巖氣供應。美國生產商已在計劃以歐洲為起點,發展自己的出口市場。新的天然氣供應不僅僅來自俄羅斯和卡塔爾,還包括挪威、中亞、特立尼達、尼日利亞、北非和地中海東部———最近幾年,以色列最重要天然氣氣田中的兩個都是在地中海東部發現的。
與核能相比,天然氣看上去安全且容易開采,資金成本較低,對于投資者而言回收期也較短。過去幾天的事情可能會讓日本決策者相信:進口天然氣仍是最為容易的選擇。不過依賴于天然氣有其政治復雜性和風險,特別是在歐盟缺乏完全一體化的電網的情況下。延續數年的“俄烏斗氣”總讓歐盟天然氣用戶提心吊膽。
近期中東地緣政治風波又讓油價“飛”得讓人心驚,顯然如果不拓展新能源,世界經濟復蘇將更加吃力。
李俊峰對本次事故對全球的能源格局帶來的影響持謹慎態度,“很難說全球會增加天然氣、煤炭等其他能源的需求,這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
但他表示,日本的核事故對全球的經濟打擊會很大,有可能進而影響全球經濟復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