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中標為何一直如影隨形?
要對工程、企業加強標準化專業化建設,實現有效監管
對于“本分”的環保企業來說,污染治理、環境監測設施低價中標絕對是個噩夢。這個由業主方短視引發的惡性循環至今沒有停止,只想省錢、不顧客觀規律的需求導致很多環保企業在成本下浮15~20%的情況下中標,導致偷工減料現象頻發,既讓大量環保設施不能正常運行,也讓環保產業落了個低質低價的“名聲”。
如今,隨著環境監管的日益嚴格,地方政府、企業等用戶方的觀念正在日益改變,越來越多的用戶希望采購到性價比高的工程和服務。而在脫硫領域,去年,環境保護部明確要求火電廠脫硫裝置旁路一律鉛封,一旦脫硫設備出現問題,由于沒有旁路設計,停運會給電廠帶來巨大損失。這一政策將迫使火電企業在脫硫設施建設運行管理上提高要求。
“小偷不會掏錢給自己買好的手銬”。這是一句戲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點出了環保工程設施的特殊性。因此對于這個高風險行業,低價中標法則必須在完善的市場環境下方能適用,也就是必須有一系列配套設施。
業內專家告訴記者,在很多發達國家,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在招標包括環境治理工程在內的各項高風險工程時,咨詢公司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們被聘請對各投標企業進行詳細考察,確定既符合要求又成本最低的中標企業,且采取終身負責制,一旦由于中標企業不合格而出現問題,可以對咨詢公司提出質詢和責任追索。
2009年,海南省政府建設部門在打包招標16家生活污水處理廠項目時,就引入了咨詢公司,實現了“合理低價中標”,這在業內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對此,不少企業表示,標底中標是比較符合國情的,就是業主通過第三方咨詢機構對工程實施一系列評估,得出符合業主要求和當前市場價格的工程造價。最后,以最接近這個標底的價格中標。
“我們是能做出和國際上媲美的工程的。”國內某知名民營環保企業老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在環境監管日益嚴格、違法成本提高的趨勢下,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的效率被日益關注,廣大業主也將逐漸提高認識。低價中標的空間將被擠壓,合理低價中標將成為主流。
污水處理廠能否發揮大作用?
治理設施運行效率、穩定性和運行成本將成為競爭主要因素
有專家曾經指出,在“十二五”氨氮控制的目標要求下,與其大規模、大投資地對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升級改造,不如提高建成處理設施的運行效率,其對氨氮削減的貢獻率一點也不遜色,投資的性價比更高。
近年來,治污設施建設在步伐不斷加快、覆蓋面不斷擴大的同時,運行效率低下導致治污效果差、投資效率低的現象也引起各界關注。2006年,有關部門曾經做過調查,投入運行的治污設施只有1/3可以正常運行。
建成設施的運行質量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環境保護部等6部委去年下發文件,要求提高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率。而有關污水處理費上調的政策意愿和業界呼聲日漸強烈和明確。上調費用的同時,提高污水處理負荷率和運行效率也成為現實需求。
而富于經驗的專業運營公司的出現,將大大提高技術上的可能性。運營市場也將得到迅速擴張。
“5~10年之后,在整個產業鏈條中,運營服務應該會成為最大的一塊蛋糕。”桑德環境董事長文一波表示,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當建設密集期過后,隨之而來的市場需求和關注點將會是保證治理設施更好地運行。而且隨著對環境質量要求和環境標準的提高,對設施運營還會提出更多的要求。
環境服務業商會此前的估算顯示,目前,城鎮污水、垃圾處理運營企業有1000多家。預計未來5年,城鎮污水、垃圾、煙氣脫硫脫硝設施運營服務規模將和建設投資持平,達到6000多億元。
在發展較為成熟的水處理領域,運營服務的重要性正在日漸凸顯,成為很多企業著重拓展的業務領域。傳統的水處理EPC企業普遍認識到工程建設結束之后的運營市場是利潤更加豐厚、現金流更加穩定的一個領域。而在很多地區污水處理收費機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承擔運營的企業必須優化管理,在確保治污效果的同時重視成本控制,這將成為未來企業間比拼的重要舞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