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家老板之所以堅持這些所謂通過培訓能快速改變經銷商的思想,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作為廠家老板,對經銷商的理解程度比其下屬的業務人員,也高不到那里去,對經銷商存在許多的錯誤看法,例如,要么把經銷商看成與自己一樣的企業,要么把經銷商當成簡單的個體戶,或者,是用對付老經銷商的辦法,來對付新經銷商。還有是面對著規模實力,經營思路,發展軌跡,等等因素各不相同,且形態各異的經銷商,卻只是簡單使用一樣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許多廠家老板現在已經能夠接受一城一策,甚至是一店一策的市場營銷思路,為什么就不能接受針對每位不同類型的經銷商,提供針對性的管理策略呢?
廠家老板心太急,希望通過老師能夠通過一些短平快的方法,馬上就能起到效果,一旦發現現場效果遠沒達到預期中的水平,除了埋怨老師水平不行外,自己手下的業務人員也跟著受罪,因為,現在經銷商老板越來越精,在廠家的會議現場,其實心里是很清楚廠家老板玩的這些把戲,但表面上裝傻,表面很會配合廠家老板的思路,也會紛紛表態度,表示要聽廠家的話,廠家老板和老師說的都很有道理啊,我們聽了真的是茅塞頓開啊,這樣的培訓以后要多多安排啊,回去以后,是要認真的做好各項工作,大家共同發展,把市場做好,把生意做好等等等等,廠家老板們聽得心花怒放,心想,還是我英明,略施小計,就把這些經銷商整得服服帖帖的。其實,經銷商老板們心里和明鏡似的,清楚著呢,在廠家老板面前的所言所行,不過是逢場作戲而已,讓大家在場面上過去嘛,等回家之后,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廠家的業務人員打算進一步的來貫徹實施相關的市場策略和管理政策的時候,經銷商老板們照樣有各種各樣的辦法給頂回去,你廠家有你廠家的策略,我經銷商有我經銷商的思路,得,廠家老板自然又會遷怒于業務人員,我已經煞費苦心把經銷商們的腦袋都整過來了,那些經銷商老板都已經當我面進行表態了,怎么這回到市場之后,你們怎么又對付不了經銷商了呢?你們這些業務人員的能力水平是不是也太差了!?這廠家的業務人員也是兩頭受氣,有苦說不出。
商業上的事情,沒有誰對誰錯,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在廠商關系這個問題上,之所以有這么多矛盾和沖突,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廠商之間的理解不對稱,畢竟,絕大多數的經銷商沒在廠家工作過,絕大多數的廠家老板和業務人員也沒做過經銷商,雙方對對方的思路和狀態都不曾知曉,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觀分析和判斷,甚至是帶著一些猜測的成分,來理解對方,設計相關的管理方法和合作策略,這其中導致的偏差和誤區,自然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了。筆者認為,作為廠家老板,在管理經銷商,或者說是改造經銷商這事上,也別太急了,這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還得要有一定的耐心和長期規劃,尤其得要進行足夠的調查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再來考慮設計相關的管理策略,這管理有效性才能有所保證,否則,著急也解決不了什么問題,這心急還吃不了熱豆腐呢。更何況經銷商呼?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