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策略
只有通過大企業對技術和生產的持續投入,才能在國際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
主管部門應鼓勵生產成本高、競爭力強的企業兼并改造效益不佳、生產存在問題的多晶硅企業。
第一,鼓勵成本低、競爭力強的多晶硅企業壯大發展規模。多晶硅產業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技術門檻較高,從國外多晶硅行業的發展經驗看,大企業在產業發展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只有通過大企業對技術和生產的持續投入,才能在國際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鼓勵我國生產成本低、競爭力強的多晶硅企業依靠技術進步、優化存量、擴大發展規模,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產業競爭。
第二,鼓勵多晶硅項目在西部資源和能源豐富地區落地。多晶硅生產提純的能耗較高,目前電力成本占據了多晶硅成本的30%~40%。我國西部地區石英儲量大,能源和資源豐富,電力成本較低,非常適合發展多晶硅產業,實現能源的就地轉換,提高能源產品的附加值。在新疆等西部地區發展多晶硅產業,也是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召,有利于獲得政府部門的差異化政策支持。
第三,鼓勵多晶硅企業兼并重組。多晶硅行業的發展已經有50年的歷史,但長期以來,國際市場中多晶硅主要由7大廠家供應。而目前我國已投產的多晶硅企業在40家以上,一些企業存在能耗高、排放量大等問題。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整合現有的多晶硅資源,實行集約化開發經營。鼓勵生產成本高、競爭力強的企業兼并改造效益不佳、生產存在問題的多晶硅企業。
第四,盡快出臺多晶硅準入條件。自國務院出臺了38號文《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以來,多晶硅項目的技改、新建、改/擴建等審批變得十分嚴格。光伏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亟待通過出臺多晶硅準入條件,明確多晶硅行業新準入標準,引導技術水平先進、生產能耗低的多晶硅項目落地,增強投資者信心,確保我國光伏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我國多晶硅產業起步于2005年,在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行業內的整合是不可避免的,一些產品質量和生產成本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勢必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