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工藝
目前好的物理法多晶硅企業能達到5N,能達到6N的公司極少。
采用硅烷法的企業還需其相配套的產業如容器制備、儲藏、運輸等協同發展。
目前,我國投產的多晶硅企業絕大多數以改良西門子法為主,由于其能耗和排放問題,國家一直鼓勵企業采用新型多晶硅生產技術,但目前形勢尚不容樂觀。
一是物理法產業化尚待突破。物理法由于投資小、排放少、能耗低等特點,在2007年~2008年多晶硅價格飛漲時期,投資者紛至沓來,但截至目前,真正采用物理法投入生產的多晶硅企業依然不多。有一些企業宣稱使用物理法生產的多晶硅制備的電池已經并網發電,但多數屬于自產自用,市場上流通的產品較少。多晶硅雜質的物理屬性決定了物理法不能獲得較高純度的多晶硅,理論上雖能達到6~7N,但現實中要達到這一目標難度較大。目前好的物理法多晶硅企業能達到5N,能達到6N的公司極少。批量生產時存在重復性低、均勻性差,制作的太陽能電池衰減嚴重等問題,有待物理法多晶硅企業進一步突破,同時也寄望電池企業“因菜下料”,實現電池工藝的突破,以進一步細分光伏市場。
二是硅烷法剛起步。采用硅烷法生產多晶硅關鍵在于硅烷的制備,硅烷作為生產多晶硅、非晶硅薄膜電池、集成電路等必不可少的特種氣體,一直都被美日等發達國家所壟斷,我國曾于2008年遭遇了類似于多晶硅價格暴漲的窘境。最近兩年硅烷制備技術國產化速度加快,我國六九硅業、浙江中寧等公司采用的硅烷法生產多晶硅也相繼宣布試產成功。由于硅烷具有易燃、易爆、刺激性強等特點,將給安全和環保帶來一定挑戰。有些采用硅烷法的企業就曾因為發生氣體泄漏等環保問題,屢遭周圍居民投訴。因此除了掌握硅烷的生產技術外,還需其相配套的產業如容器制備、儲藏、運輸等協同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