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鳴告訴記者,許多情況下,“受益者和決策者不一”給節能改造造成了很大難度――有的小區物業也坦言,他們只是受聘管理,改不改,業委會說了才算;但業主一般很難從經濟上體會到節能的好處,商議往往因此擱淺。竺鳴也曾想探一探商務樓,但難度更大。除了少數頂級寫字樓,大部分普通商務樓的電費是承租企業自付的,要搞節能改造必須和租戶一一商量:“這樣一點一點啃骨頭,我們沒有能力也耗不起。”
更大的問題涉及政策和產業環境,種種不足使節能服務失去了重要支撐環節。
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一般都是小規模、“輕資產”的服務型企業,資金壓力大,必須借助銀行融資。在發達國家,合同能源管理企業的節能投資大都源于貸款,但在我國,中小企業的貸款難、擔保難是老問題,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也不例外。此外,發達國家的保險公司有專門險種,幫助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化解風險,防止客戶違約拖欠分成費。
竺鳴說:“我們很愿意買保險,可是買不到。”
此外,有些企業還受困于審計政策――在現有框架內,節能的分成收入根本沒有名目入賬。
謝仲華告訴記者,合同能源管理依市場機制而生,但我國現行體制殘存著不少計劃經濟痕跡,制約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推廣。對于這些瓶頸和障礙,有關部門一直在想方設法,逐步破解。據他透露,在融資擔保政策上,上海近期可望有所突破。但消除體制障礙絕非一日之功。
針對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謝仲華表示,今年他們幾乎每個月都舉辦培訓班,邀請專家講解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案例和行業知識。
竺鳴說,盡管很艱難,但自己一定會堅持下去。他相信,實現“零的突破”只是時間問題。
無論如何,希望“不花錢的節能”能早日結束郁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