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就出臺了《風電場接入電網技術規(guī)定》,提出風電機組要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由于酒泉基地相關風電設備招商在2008年已經完成,當時國內還沒有關于低電壓穿越能力的明確技術標準。”甘肅省發(fā)改委能源局介紹。
2009年以前的風機不具備這個能力還說得過去,但是2009年以后的呢?采訪中,甘肅瓜州協(xié)合風電公司介紹,2009年以后交付的風機,招標合同中要求風機具備這種能力,風機制造商也承諾風機具備這種技術。“多次事故證明絕大多數風電機組根本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汪寧渤說。
一些風電場負責人認為,從脫網事故看,風機制造企業(yè)不僅哄騙了風電場,也哄騙了電網。
“目前酒泉風電基地70%的風機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酒泉市能源局局長吳生學介紹。
低電壓穿越能力,通俗地說,就是當電網故障或擾動引起風電場并網點的電壓跌落時,在一定電壓跌落范圍內,風電機組能夠不間斷并網運行,保持發(fā)電運行能力,不能“ 拋棄 ”電網 , 以減少電網波動。根據電網要求,風電機組應該能夠滿足電壓跌落到額度電壓的20%時維持625毫秒不脫網。事實證明,風機連這625毫秒都沒有挺住。
酒泉的風電企業(yè)認為,雖然酒泉風電基地事故多發(fā),但是一旦有同樣的誘因,很難保證類似的事故不會在其他地區(qū)重演。甘肅省電力公司認為,國家要求風電保障性收購,如果已安裝的風機不進行技術改造,脫網事故肯定還會發(fā)生。
采訪中一些風機制造企業(yè)認為脫網與風機無關。在酒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yè)園,一位正在參與風電場低電壓穿越技術改造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即使風機都具備了低電壓穿越能力,但也只有半秒左右的時間,所以根源在風電場。他們認為電網也有責任。“電監(jiān)會不能只給風電設備制造企業(yè)打板子,電網的責任呢?也有電網運行不穩(wěn)定導致風機脫網的。”
風電設備制造商、風電場、電網 , 原本是一條繩子上的“ 螞蚱”,在風機脫網事故發(fā)生后,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窘境。
但是無論如何,低電壓穿越能力成為我國風電產業(yè)不得不具備的“剛性要求”。記者了解到,無論是風電場還是風電設備制造企業(yè),都予以高度重視。
風機脫網事故還反映出風電場建設中的管理問題。
國家電監(jiān)會在調查了三次風機脫網事故后認為,風電場建設施工質量問題較多,工程質量管理不嚴。同時發(fā)生事故的風電場35千伏電纜施工工藝水平和質量管理存在明顯的缺陷,反映出風電場建設工程中施工、監(jiān)理和建設管理存在不足。
“被置換”的風機閑置
裝機后發(fā)愁并網,并網后又遭遇“棄風”;即就是被收購的電量,又由于風機頻繁脫網而時斷時續(xù)。這就是目前我國風電產業(yè)“剪不斷理還亂”的尷尬。
“十一五”期間,記者采訪風電產業(yè)時,業(yè)內最發(fā)愁的是“并網難”。記者近期采訪發(fā)現,在國家要求電網保障性收購風電后,多地出現了“棄風”現象———并網風機發(fā)了電上不了網,許多風機從網外閑置變成網內閑置。“棄風”現象折射出我國風電送出消納矛盾已經很突出。
“盼風又怕風。”香港新能源內蒙古四子王旗風電場經理蘇長友道出了風電場的無奈。“風大可以滿負荷發(fā)電的時候,往往就接到電網調度的限電指令。”這個裝機5萬千瓦的風電場,去年5月份并網后,平時最多有3萬千瓦左右在發(fā)電,其余都被限發(fā)。據了解,去年底,蒙西電網風電并網650萬千瓦,但是有相當一部分風機從網外閑置變成網內閑置。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