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開一家視頻簡歷工作室,專門為求職者制作這種時髦簡歷,豈不是一個新鮮的賺錢之道?”看到視頻簡歷背后蘊藏的巨大商機后,戴娜產生了自己當老板的大膽想法。
月賺2萬:“視頻簡歷吧”紅透上海灘
為了驗證這個創業點子的可行性,戴娜先在自己工作的人才市場里對一些求職者和招聘主管做了一番調查。令戴娜驚喜的是,他們聽了她的介紹后,都對視頻簡歷饒有興趣,尤其在觀看了戴娜自己錄制的“求職樣片”后,更是贊不絕口,說這種時髦簡歷比傳統的紙質簡歷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多了,并且有聲有圖很直觀,看著令人感到親切。聽到這樣的反饋,戴娜備受鼓舞。
2005年11月,她毅然辭去了人才市場那份薪水微薄的工作,向家鄉的親友籌借4萬元,購置齊了電腦、攝像頭、打印機、數碼攝像機以及光盤刻錄等相關軟件。很快,浦東人才市場附近就出現了上海第一家“視頻簡歷吧”!
開業之初,生意并不好,連續幾天沒有一個人上門制作視頻簡歷,戴娜只是順帶著接點兒打字復印的活兒,連房租都賺不回。但她并不氣餒,而是一有空就學習視頻剪輯、動漫制作之類的軟件,使自己的專業技術日益成熟。隨后,戴娜以自己為“主角”,拍攝和制作了幾個畫面漂亮、內容輕松活潑的視頻簡歷,并將它們上傳到各大人才網、視頻秀網站以及自己的博客上。在這些視頻的結尾處,戴娜加入了一段廣告字幕:“當今最時髦的視頻簡歷,助你在求職大軍中脫穎而出!只需投資50~500元,就能擁有一把與眾不同的‘求職金鑰匙’!如果你心動了,請打電話……”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制作的DV簡歷竟在網上贏得了很高的點擊率和很多的回帖。網友們紛紛稱贊她的奇思妙想,說這種簡歷太新鮮了,簡直就是網絡時代一項革命性的發明!
很快,就有一名叫張碩的大學畢業生找上門來,請戴娜為他制作一份視頻簡歷。張碩畢業于合肥市一所毫無名氣的普通高校,在上海奔波了兩個多月,僅印制求職簡歷就花去了幾百元,卻始終引不起招聘公司的注意,工作至今沒有著落。已摩拳擦掌很久的戴娜當即領著張碩來到戶外,為他拍起了視頻簡歷,精心制作了一個DV簡歷。
再一次踏上求職征途時,張碩遞給應聘公司的不再是一疊厚厚的文字材料,而是一張小小的光盤。將光盤插入電腦,輕輕點一下鼠標,就能看到他站在黃浦江邊一個風光秀麗的景區,儒雅而又簡潔地介紹著自己……此外,光盤內還附帶著幾個張碩獨立完成的專業設計和flash動畫。這種聲畫兼備、動感十足的求職簡歷,令招聘人員感到耳目一新,紛紛夸贊“這位大學生有創意!”一個星期后,他欣然被浦東一家電子公司錄用,月薪4000元。
第二位顧客是廣西大學的一名女生,即將畢業的她已經未雨綢繆地留意起了人才交流網站上的信息,并絞盡腦汁思索著如何設計一份個性十足的求職簡歷。無意間,她發現戴娜發在網上的廣告帖子后如獲至寶。她選擇的是一種制作費用較高的視頻簡歷,其中包括外景拍攝、蒙太奇效果等設計構思。盡管制作這個視頻簡歷花去了500元錢,她卻認為很值得:“這種時髦簡歷特別合適我這種異地求職的學生,不用跑過千山萬水,就能讓招聘企業零距離看到我、聽到我。有它‘打頭陣’,對方一旦通知我去面談,成功率就已經很高了。若沒有視頻簡歷,我就得一次次奔波在南寧和上海之間,接受各家公司的面試、復試,起碼要多花上千元的交通費!而且DV簡歷是一次性投入,做好以后就可以坐在電腦前廣泛地發送了。”結果,她剛一走出校門,就如愿以償地成為了上海一家服裝公司的白領麗人。
與視頻簡歷“親密接觸”后,顧客們開始在自己的朋友圈內大力宣揚它的妙處,隨著大家的口口相傳,光臨“視頻簡歷吧”的人漸漸地絡繹不絕起來。戴娜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在她的精心打理下,小店的生意日漸火爆,到2006年春天,每月的純利潤已攀升到2萬多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