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能發展總體步伐勢必將放緩。”蘇杰表示,歷史經驗表明,自從 1951年12月20日美國開啟人類和平利用核能的先河以來,每一次重大安全事故均會導致核能發展陷入停滯或萎縮。由于各國政府與民眾對本次核事故的反應強度遠超預期,未來核能發展將面臨更嚴格的安全審查等問題,其增長速度勢必趨緩。
傳統能源需求回升
有跡象顯示,自從日本核泄漏爆發以來,現有的主要能源(非再生能源)或將成為核危機后最大受惠者。以石油為例,在經濟復蘇導致國際總體需求回升、全球核能利用步伐放緩、日本重建的石油消耗需求、中東與北非產油國持續地緣政治危機以及國際資本炒作導致其金融屬性增加等因素影響下,國際油價持續高位徘徊。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市場監督原油一攬子平均價本月早些時候曾達到每桶 117.39美元的兩年半高點。
“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態勢日趨穩固,由于核能利用放緩所造成的巨大能源缺口短期內將導致國際能源市場供求趨緊。”蘇杰表示,以石油、煤炭、天然氣為主導的傳統能源勢必持續面臨需求上升、價格上漲的壓力。這一方面的原因在于,新能源發展短期內仍難以成為市場主流;另一方面則在于,全球經濟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也將勢必加劇其價格上漲壓力。各國利用購置油田、石油企業、增加石油庫存等經濟甚至非經濟手段搶購能源,增加了地緣政治及地區沖突的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經濟(310358,基金吧)展望報告中亦指出,全球石油市場已進入日益稀缺時代。
新能源呈加速發展態勢
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預測,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與能源安全雙重挑戰的背景下,2008~2035年世界一次性能源需求將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長,低于之前27年年均2%的速度。其中,與石油、煤炭需求放緩相比,核能以及包括水能、風能在內的其他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將會上揚。另有跡象顯示,在本次日本核事故爆發之后,法國、英國等全球各國在檢討核電發展規劃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太陽能、風能產業的補貼政策扶持力度。
“雖然日本核事故會導致新能源發展在短期內受阻。”蘇杰表示,但鑒于傳統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及環境破壞性不斷加劇的現狀,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他認為,此次日本核事故將刺激全球加大對較安全的新能源的研發投資,長期而言,全球能源市場最終會形成傳統能源與新能源此消彼長的態勢,新能源產業存在長遠發展的廣闊空間。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