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文,我還要討論一個困惑軍人企業家的問題,即勝利之后怎么辦?實際上,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而這所以出現這個問題,是由于通常一個(軍人)企業家在創業的第一階段目標極為明確,可能就是簡單的生存目標,而到了勝利特別是大勝之后反倒不知道該怎么辦了。雖然一些人有一些虛空的目標,如:進入世界500強,便他實際上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場仗要在哪里打,要達到什么目的。所以,勝軍的一個自然后果就是兵力再也無法集中起來,所以,我們也就再也看不到原來的“常勝將軍”繼續勝處下去。
出其不意原則
出其不意原則(或者說奇襲原則)被克勞塞維茨認為是軍事戰略的第三條。它要求部隊以快速行動和選擇出其不意的打擊點取得勝利。
孫子言:“兵者,詭之道也。”又說:“戰勢不過奇正,以正合,以奇勝。”實際上都在說明奇襲的作用。
克勞塞維茨說:“奇襲不僅是獲得數量優勢的工具,而且基于其精神效力,也同時被認為是一種實質性的原則。
當奇襲能獲得高度成功時,則其后果即為在敵軍內部發生混亂并喪失勇氣。”“優勢可在運動中,尤其是在奇襲中產生。”而在方法上,“秘密和迅速是這個乘積中的兩個因素。”
追擊原則
克勞塞維茨認為可以稱為原則的第四條是追擊,“追擊失敗的敵人實為獲取勝果的唯一手段。”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提法時,我以為這可能是小題大做。難道打仗之人不知道乘勝追擊的道理嗎?但當我看到我熟悉的一些企業的做法時,我不禁認為:這對企業家來說,也是一條極為重要的原則。
例如:我的一個客戶,因為運用了集中原則而在某一個行業打開了銷量。所有的人都很高興,但幾乎沒有人想:下面該如何做?如果成了一家保險公司的供應商,我如何成為第二家,如何成為所有保險公司的供應商?
大部分的人反應不是乘勝追擊,而是沾沾自喜,認為我今年已經有了60%的增長,為什么還要費更大的力氣?
讓我們看看克勞塞維茨怎么說“當戰敗的兵力數量增加時,勝利的規模并非隨著被擊敗兵力的大小成比例的嗇,而是成級數的增加。一場大戰勝負分曉時所產生的精神效果,在失敗者方面要遠比在勝利者方面為大,所以我們必須特別重視此種精神效果。
在上期所述克勞塞維茨戰略四原則之外,在這里提出新的四條戰略原則。
主動原則
或者說主動權原則。善戰的將軍都很重視這一點,他可以做出許多犧牲,但是不能喪失戰爭的主動權。歷史上的《六韜》一書中就提出了這樣的原則:“太公曰:凡兵之道,莫過乎一。一者,能獨往獨來。”按我們今天的理解,此一便是主動。孫子則強調“致人而不致于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