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本立足于節能和新能源產業的長遠發展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由于泡沫經濟和大量制造業企業向海外轉移的影響,日本經濟長期處于低迷之中。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日本政府吸取以前應對危機的經驗,在本次應對方案中,明確提出了不以增加短期需求為目標的指導原則,力求以“結構改革促經濟發展”的方式,取代“通過擴大政府支持刺激經濟成長”的方法;提出了普及開發節能技術、加大研究清潔能源力度的目標,并給予了相當大的預算支持。這進一步體現了日本通過解決危機,促進能源結構轉型、繼續保持在節能方面優勢地位的戰略目標。
日本95%的能源供應依賴進口,出于能源安全等方面的考慮,2004年6月,日本通產省公布了新能源產業化遠景構想:計劃在2030年以前,把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等新能源技術扶植成商業產值達3萬億日元的基干產業之一,石油占能源總量的比重將由現在的50%降到40%,而新能源將上升到20%;風力、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發電的市場規模,將從2003年的4500億日元增長到3萬億日元;燃料電池市場規模到2010年達到8萬億日元,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金融危機之后,日本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意向進一步增加,擬定了旨在占領世界領先地位、適應21世紀世界技術創新要求的四大戰略性產業領域,其中之一就是環保能源領域,包括燃料電池汽車、復合型汽車(電力、內燃兩用)等新一代汽車產業,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產業,資源再利用與廢棄物處理、環保機械等環保產業。
二、經濟全球化下發達國家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策略
1.美國:對外積極參與減排,對內大力培育節能環保產業
新能源產業雖然對其他產業有較強的帶動作用,但與其他新興產業不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要替代傳統的化石能源的市場空間。美國大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之前,以影響經濟發展為由,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然而,奧巴馬上臺后,一改過去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在新能源、環保政策方面較為高調,尤其是在全球氣候變化行動中由消極轉為積極,表示將在未來10年投入1500億美元資助替代能源的研究,以減少50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他還承諾,要通過新的立法,使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50年之前比1990年減少80%,并拿抵稅額度來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型汽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