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宅區方面,到2020年全國如果按100億平方米可改造為綠色低碳型住區計,年總減碳量就達到2億噸,可節約運行費用約1000億元。
商業建筑約占我國建筑總量的25.4%,但其能耗幾乎是住宅10-15倍,到2020年按50億平方米減碳型商業建筑計,估算每年減碳空間至少可達10億噸,節約運行費用5000億元。
而房地產的生產和建筑施工過程的能耗和碳排量也很可觀,以每年建成量中的10億平方米,每平方米排碳1噸計,若按照單位GDP節能20%的要求,每年需減碳2億噸,可節約年運行費用1000億元。
綜合以上的住宅減碳、公共建筑與商業建筑減碳和生產、施工過程減碳等三項,未來每年可減少的碳排放量約為14億噸左右,節約的費用達到7000億元,若考慮民用與商用的電費差價,每年房地產減碳的節約或近萬億元。
多措并舉推動節能建筑 制造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
房地產處于國民經濟各產業鏈的中游,與20余個產業相關,在房地產領域推廣綠色低碳戰略,將拉動上游的綠色生產、下游的綠色消費。如采用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低碳技術和建筑產品,勢必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為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提供一條十分重要的途徑。
建設低碳城市,成為能源技術創新、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搶占低碳經濟發展前沿,整體轉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消費方式,開創順應世界潮流的中國發展道路。可以說,綠色低碳建筑將成為推動能源改革、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機會的新動力,有望成為中國經濟下一步增長的引擎。
以太陽能為例,目前中國在住宅太陽能熱水器和節能燈的生產和應用方面均已居世界領先,這一技術的大面積應用將極大提高我國節能建筑水平,進而促進太陽能企業發展帶動相關產業增長。
本屆論壇與會嘉賓潘石屹也認為在推動綠色節能建筑方面政府應該發揮表率作用,加大政策推進。他說,在美國,綠色建筑早已形成標準,美國的開發商、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材料供應商都嚴格地遵循LEED認證,但在中國綠色建筑的標準還在探討中。實施綠色建筑標準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設計、施工、材料供應和房地產開發商全過程緊密配合,任何一個單一部門都是很難實施的。潘石屹建議,政府應該盡早實施中國綠色建筑標準。此外,綠色建筑的發展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成本問題,還要解決觀念和其他行業的配合問題。
與會專家分析,綠色節能建筑的推進除了政府方面需要配套措施,未來在土地、稅收、產業等方面也將向綠色低碳建筑傾斜。低碳建筑是系統化工程,貫穿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消費全過程。政府不僅將在節能環保方面有政策與財政的支持,在節水、節材、節地等方面統籌部署,還將設置不同稅費征收標準,改變以往“價高者得”為指標的土地出讓辦法,這樣不僅有利于平抑地價房價,還將倒逼企業加強低碳意識,主動應用低碳技術,加快自身產業結構調整。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