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帶來的放大效應不可忽視。李遠告訴記者,正是這15億元,帶動了地方25億元投入。從兩年的實際運行看,“以獎促治”政策正成為農村環保工作的一個有力抓手,增加了整個社會對農村環境問題的關注,帶動了地方對農村環保加大投入。
各地在資金機制上大膽創新,從多個環節入手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天津市文明生態村創建專項資金由每年的3500萬元增加到8000萬元,安徽、江蘇、浙江等省本級投入約3000萬元用于環境綜合整治。通過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示范建設,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得到解決,許多村莊的村容村貌明顯改善,直接受益農民達1300多萬人。
安徽省安慶市新倉鎮惠民村地處圩內,排水系統不完善,加上飼養家畜的污染,村內環境曾經較差。“以獎促治”給了這個村改善環境的機遇,他們利用中央財政以及地方投入的39萬元資金,實施了養豬場污水管網設施集中改造,昔日污水橫流、蚊蠅泛濫的狀況得到了根本治理。
“對農村環境保護的要求以前一直比較原則,沒有抓手。”天津市環保局副局長崔玉成分管農村環保工作已經有15年,對農村環保工作的難處感觸很深。“‘以獎促治’政策實施之后,地方政府和農民改善環境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現在天津通過加強村鎮環境治理,農村每天削減COD1990噸、氨氮213噸,成效可謂立竿見影。”
今年國家還將增加“以獎促治”資金,各部門要加強協作,形成合力
在新的政策措施推動下,我國農村不少地區“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狀況在改變。但是,農村環保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據李遠介紹,今年國家“以獎促治”的資金還將增加,也許會翻倍。他強調說,這對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是個令人鼓舞的好消息。
遼寧省環保廳廳長王秉杰認為,目前應該理順解決農村環境問題的相關資金投入機制,形成合力,“衛生部門有改廁項目,水利部門有改水項目,農業部門有畜禽糞便污染防治項目,環保部門負責綜合整治,林業部門還有綠化的項目。可是,每個部門都單打獨斗,改廁的錢給了王家莊,改水的錢給了李家堡,結果整個村容村貌哪個都沒有根本改觀。”
把各方資金進行有效整合,需要一個平臺。對此,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張惠遠認為,新農村建設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各地政府有責任利用好這個平臺,統一規劃,加強各部門協作,把資金項目整合,讓資金的使用更有效率。
“我們還需要探索多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模式,比如近郊的、分散居住區的、偏遠山區的,多種模式如果都有示范,對全國農村環保工作的意義就更大。”王秉杰說。
“長期存在的城鄉環境分治思想,嚴重滯后的農村環境保護基礎制度、體系建設,不穩定的農村污染治理投入來源,薄弱的農村環境科技支撐能力——這些可能都會制約‘以獎促治’的實施效果”,張惠遠表示,有針對性地解決好這些問題,讓“以獎促治”形成長效機制,才能有效解決農村環境問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