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眾多太陽能企業圍繞產業升級、產品創新不同,種種跡象表明,今年以來,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的競爭重點將從企業“煉內功、抓產能、促品質”,全面轉向以“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營銷布局和博弈”。
這些年來,對于國內眾多太陽能企業而言,市場營銷的重點就是要消滅空白網點、建立健全銷售通路,但隨著整個行業在家電下鄉等政策的推動下快速升級,今年往后,企業的重點將要對銷售網絡進行梳理,提高現有網絡的經營質量,加大在區域市場的市場占有率,從規模化擴張向大品牌化、價值營銷環節升級。江蘇太陽雨新能源集團營銷總經理陳榮華告訴記者,太陽能企業正在用很短的時間,來跨越傳統家電產業曾經走過的漫長成長道路,這主要得益于市場環境和企業營銷的拉動。
行業門檻再提升
2009年,國內太陽能熱水器市場正式步入年產銷百萬臺的新時代,太陽雨、桑樂兩家企業先后宣布企業產銷規模突破100萬臺。同時,太陽雨集團董事長徐新建還提出了“53100”戰略,即力爭通過5年時間實現企業銷售收入超100億元。
太陽雨等企業規模和業績的快速提升,已經給行業眾多中小企業造成了較大的壓力。一位江蘇揚州的太陽能企業負責人坦言,以前企業一年還能賣幾萬臺,但現在這些大企業在市場上通過價格、營銷、返利政策等手段,壓縮了我們的生存空間,接下來我們的企業也要轉型了。
太陽能行業觀察人士冷躍進認為,隨著大企業的快速崛起,特別是在規模和銷售業績上的迅速提升,這將會在市場上樹立新的行業門檻。可以預見,未來大企業的競爭門檻將會設定在年產銷100萬臺。
伴隨著行業門檻的重新確立,太陽能市場的品牌集中度也有望在新的一年實現。
去年,嘉興同濟陽光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管金國非常坦誠地表示,今后3年,太陽能行業前20強企業的進入門檻肯定鎖定在100萬臺。
換而言之,現階段的市場格局仍存在較大變數,對于皇明、天普、華揚、輝煌、桑夏等企業而言,既是一種借助行業門檻提升做大做強的機遇,也要面臨一些新興力量發起的挑戰。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評價當前的市場格局走勢。
從產品到營銷的升級
太陽能熱水器誕生初始,企業面臨的是“市場的不了解、消費者的不接受”,推廣難度異常。江蘇華揚集團董事長黃永偉透露,早在90年代初期,華揚在市場上銷售太陽能都要講滿一籮筐話才能賣出一臺,還要給消費者提供各種保障和承諾。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的參與,特別是在2000年以后,太陽能熱水器在農村市場的銷售步入井噴期,許多企業只要能生產出產品,就不愁市場銷售,許多企業由此獲得了自身發展的第一桶金。業內人士透露,當年掌握著國內太陽能真空玻璃管主要份額的山東力諾集團、北京清華陽光等上游企業,成為太陽能制造企業追求的對象,一時間“玻璃管貴”,搶到玻璃管就是搶到了市場份額。
不過,面對眼下高達數千家的太陽能企業,記者在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的許多鄉鎮市場上看到,各地的主要商業街道上,同時會出現10多家太陽能企業的專營店,有的鄉鎮甚至多達20多家。而相應的傳統家電銷售網點卻不足5家。
面對如此多的品牌和銷售網點,太陽能市場的同質化競爭已經呈現。對此,北京四季沐歌太陽能有限公司總裁李駿指出,行業形勢迫使著企業的競爭重點,必須要從內部向外部快速轉變,打造有差異化的產品、塑造品牌的拉力、關注消費者需求和市場變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