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的故事
武則天當上了皇帝,對于反對她掌權的人,進行了無情鎮壓。但她又十分重視任用賢才,而經常派人到各地去物色。只要發現誰有才能,就不計較門第出身、資格深淺,破格提拔,大膽任用。所以,在她的手下,涌現出一批有才能的大臣。其中最著名的是宰相狄仁杰。
狄仁杰當豫州刺史的時候,辦事公平,執法嚴明,受到當地百姓的稱贊。武則天聽說他有才能,就把他調到京城當宰相。凡朝中大小事,都向狄仁杰征詢意見。為了表示對他的信任,武則天甚至將一些只有她一個人知道的秘密告訴狄仁杰。
一天,武則天召見他,告訴他說:“聽說你在豫州的時候,名聲很好,但是也有人在我面前揭你的短。你想知道他們是誰嗎?”
狄仁杰說:“別人說我不好,如果確是我的過錯,我應該改正;如果陛下弄清楚不是我的過錯,這是我的幸運。至于誰在背后說我的不是,我并不想知道。”
知道過去是誰誣陷了他,對狄仁杰并無半點好處,而誣陷者或許會擔心狄仁杰挾嫌報復,多生出一些事來,所以狄仁杰寧愿糊涂,不愿苛察。
故事的哲理
任何一個決策的做出都是需要理性計算的,進而迅速預料自己及周圍相關者在此決策之后符合人性的反應,才能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然而,管理實踐中,我們往往陷于對“事實”的追索,而忽略了對“事實”背后意義的判斷,從而驗證了“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古訓。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