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大湖流域的綜合開發與治理,是當今世界的重大課題。只講保護,不講發展,其結果往往并不利于保護;只講發展、不講保護,其結果必然是吃祖宗飯、斷子孫路。
為了那一湖清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需要達到保護和發展的協調統一,這其中的探索是一筆寶貴財富。
國務院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這標志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優化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加強城鄉統籌、造福子孫后代的必然要求,不僅關乎環鄱陽湖地區、關乎江西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還關乎我國東南腹地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生態改善,有助于推動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邁進,為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提供示范。”江西省委書記蘇榮說。
繼承突破,應運而生
二十多年期待今朝夢圓
早在1983年,江西省就開始實施“山江湖開發治理工程”。鄱陽湖是長江水流名副其實的調節器,水量和水質直接關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和用水安全。遵循 “治湖必治江、治江必治山、治山必治貧”這一全新的生態修復和發展模式,江西省實施“滅荒”造林、“山上再造”和“跨世紀綠色工程”三大戰役,森林覆蓋率增長近1倍,水土流失面積下降近2/3,鄱陽湖湖體面積增加40%多,直接帶動500余萬貧困人口脫貧。
“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對原有區域發展戰略的繼承、提升和突破。”江西省發改委主任姚木根說。江西正處在人均GDP由2000美元向3000美元邁進的重要時期,國內外實踐表明,這既是一個“黃金發展期”,同時也是資源能源壓力不斷加大、生態環境質量容易惡化的關鍵時期,必須探索出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子。
2008年4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工作動員大會在南昌召開,標志著這項重大戰略實施進入實質階段。當年9月,江西正式向國家有關部委上報《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今年4月15日,國家發改委會同20多個部門80余人,來到江西鄱陽湖地區開始實地調研,專家專題組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7月14日,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該規劃被印發至25個部委征求意見。12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