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一支,節能服務行業近兩年發展速度顯著加快。“十一五”期間,我國運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節能服務公司從76家遞增到782家,節能服務產業拉動社會資本投資累計超1800億元。
但隨之暴露的節能服務企業融資難、盈利模式單一等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今年兩會,民建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在需要大量資金的現代服務行業如節能服務業,融資困難一直是制約行業發展的最大難題。”今年1月,兩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對節能服務公司暫實施稅收優惠,對節能服務企業發展給予積極的政策支持。隨著政策環境的不斷改善,節能服務行業在“十二五”的發展將明顯提速。
九成以上節能服務企業存在融資難問題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節能服務公司通過與業主簽訂節能服務合同,為客戶提供包括能源審計、項目融資、設備采購等一整套的節能服務,并從客戶進行節能改造后獲得的節能效益中收回投資和取得利潤的一種商業模式。
政府要實現節能目標,就要推動企業開展節能增效活動,而企業卻缺乏資金、技術,怎么辦?這時,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讓節能服務企業介入,提供從資金、技術到設備的一整套節能服務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這樣,在資金上,使用能單位實現了節能零風險;在技術上,能將節能工藝專業、有效地嵌入用能單位的生產工藝流程中,解決了節能技術應用的平滑問題;在源動力上,讓用能單位真正見到了節能效益,提高了節能主動性。”四川省達州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何曉霞說。
盡管如此,但合同能源管理這一在發達國家普遍推行的、運用市場手段促進節能的服務機制,在引入我國發展的過程中,卻步履蹣跚。
“中國首家節能超市”運營商——北京理想偉業節能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彬彬指出,節能服務的投資收益回報時間通常較長,至少需要5年甚至更長。合同能源管理的商業模式,決定了節能服務公司需要提前墊付資金,但絕大多數節能服務公司都是中小型企業,資金壓力成為企業發展的頭號問題,一旦簽約項目增多,公司墊付資金量就會增大,很容易造成公司現金流的中斷。
“一般來說,節能項目需要三至五年才能收回投資,因此,這要求節能服務公司有強大的資金作為后盾。”高科技節能減排促進中心常務副主任馬強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