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做到現在,從已經注冊的這些項目來看,大約有三分之一是中國的項目,現在在國際上會聽到一些聲音,對中國的CDM項目比較挑剔。我們不反對審核,但是審核的標準和規則必須要對所有的項目是一樣的。
開篇語:迎接低碳未來
過去一個世紀,氣候變暖帶來了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災害的增加,疾病的流行,生物多樣化的破壞越來越嚴重……
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是氣候變暖的最大受害者,但中國始終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中國是最早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之一。“十二五”期間,實現20%的節能減排目標,是中國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國家目標,這意味著中國在未來的5年中將減排16億噸二氧化碳,相當于整個歐盟在《京都議定書》中規定的減排量的5倍。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更是一個非常鄭重的承諾。
低碳經濟是全球性革命
低碳問題將是繼互聯網之后,又一個對人類生活方式及諸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的革命性議題。
下一輪的技術突破最終將出現在什么領域?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多大規模的影響?諸如此類的問題,現在都還難有定論。但無疑,低碳經濟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低碳經濟革命,甚至可能成為人類歷史上,繼兩次工業革命和信息技術革命之后的第四次重大創新。
傳統的技術已經無法適應低碳經濟的要求,舊有的技術、市場、利益格局必將被打破并重新組合。當然,就如歷次工業革命一樣,新革命的來臨必定帶來大量新的商機和利益調整。中國發展低碳經濟,潛力巨大。
低碳經濟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其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核心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觀的改變。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革命。
從歷史發展來看也是如此。真正能將經濟從嚴重衰退中挽救出來的,惟有重大的技術革新。
中國成最大低碳出口國
全球正在進入低碳時代,這將對中國經濟帶來深遠影響。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最大的環保節能市場、最大的低碳商品生產基地和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國。
對中國而言,及早動手,發展低碳經濟,是從根本上切斷過去200多年工業文明時期所形成的經濟發展與碳排放之間的緊密關聯,使經濟的發展和財富的積累不再以化石能源的消耗來實現。
始于18世紀后期的工業化和以此為基礎的工業文明,以大規模利用化石能源為特征,人類成為影響地球表層結構和功能的巨大的地質力量,開啟了“人類世”(原意是新人類)這個地質時期的新紀元,局部的、區域的乃至全球的環境受到威脅而嚴重退化。
創建以“低碳經濟”為核心的可持續性發展模式,將更好地理解在“人類世”階段生態圈和人類圈中的結構、功能和演化,揚棄舊有的文明,建設新的文明形態,以對人類和歷史負責的態度探討問題,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以及人類和地球的可持續未來。
專訪國家發改委CDM中心主任楊宏偉:2012,碳減排交易不終結
CDM項目運行管理辦法已明確提出三個優先領域。一是提高能源效率;二是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這其中包括風電、水電和光伏發電等;三是回收利用甲烷。這三點體現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現在我們已經批準的這2000多個項目中,90%以上都來自這三個優先領域。
清潔發展機制(CDM)是1998年以來《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的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的核心機制,這一機制在中國是由國家發改委CDM項目中心來管理和落實的。2012年,隨著《京都議定書》第一履約期的終止,CDM機制也將到期。
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以及將于今年年底舉行的墨西哥氣候大會都是圍繞CDM的后續機制議題而召開的。CDM機制在中國的實施效果如何?2012年后,碳減排目標將如何落實?中方在墨西哥氣候大會上將采取什么樣的立場?這些問題關系到中國乃至全球未來的經濟發展,為此我們專訪了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中國代表團成員、國家發改委CDM項目中心主任楊宏偉博士。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