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百林碳補償
2010年可以被稱為“低碳”年,隨著地球環境狀況的日益嚴峻,人們在各種場合倡導環保生活,但如何兼顧現代生活的便利性和環保低碳,考驗著現代人的智慧。于是除了盡可能節約能源消耗外,人們又想到通過另外新型的途徑“補償”或“中和”自己的碳消耗量,深圳航空公司在國內航空公司之中率先實行“碳補償”活動也是對這種新型環保方式的響應和有益探索。其主要方式一是提醒旅客對自己出行的碳排放量(稱為碳足跡)進行計算,以提高環保意識;其次便是提供便利讓旅客用自己的積分兌換樹苗,通過樹苗吸收碳量的方式抹淡自己的“碳足跡”。
深航一位工作人員舉了個例子說,如果一位旅客乘坐深圳至北京的航班單趟飛行2400公里,按照計算公式,1000公里以上長途旅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飛行公里數×0.139,那么他所排放的碳量為333.6 kg,這個排放量需要由一棵樹花67天進行吸收,才能夠達至“中和”。僅以深圳航空公司為例,一年下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非常驚人的。
而同時,據深航常旅客管理方面的負責人介紹,每年常旅客出行可以產生30億左右的積分,但每年只有5億積分被用于兌換里程或禮品,絕大部分的積分被閑置或者浪費了。因此對于絕大部分旅客來說,兌換樹苗的方式是沒有利益損失的舉手之勞,他們相信會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乘客王磊介紹,自己一直非常熱心于環保等公益活動,但自己的常旅客積分以前一直閑置,這次深航首創的“碳補償”活動讓他感覺是非常好的創意,“保證以后自己所有的積分都用于這個環保行動”。
深航也表示,未來深航將長期為常旅客提供6000積分兌換一棵樟樹苗的活動,并承諾未來10年內在全國范圍內種下100個“碳補償林”。“碳補償林”的合作者東部華僑城也表示,將給予“碳補償林”提供最充足的場地支持,讓廣大游客在“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感受到真正的低碳減排主張。相關數據顯示,每棵樹每天能吸收5千克二氧化碳,每年將能吸收1825千克的二氧化碳。那么在未來10年間,這100個“碳補償林”以1萬棵樹計算,將吸收二氧化碳18250噸。
“碳補償”漸被接受
記者了解到,深圳航空為倡導低碳,隆重推出“十項承諾”,即作為碳排放大戶的航空公司之一,深航呼吁同行主要從運行和技術的各個層面降低油耗,盡可能減少碳排放的數量。除種植100個“碳補償林”外,這十項承諾還包括:引進安裝有翼尖小翼(可降低油耗)的環保新客機;優先使用低能耗的客艙設備(如更環保輕便的座椅等);飛行員駕駛客機時選擇最佳飛行速度,在確保安全和準點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油耗;飛機停放時采用低油耗的地面電源裝置(GPU)進行供電;如無必要,盡量減少機載品數量;選用節能環保發動機;提升飛行員技能,使其操作時采用最優起飛重心降低油耗;準確估算航班載貨重量,以精確機載油量減少浪費;推廣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等。
深航表示,十項承諾中的后九項實際上他們近幾年來一直在努力實施,2009年這些措施已為公司減少碳排放數十萬噸,如今將之上升到對全社會的公開承諾,意味著更多的責任,未來一定將加大力度,將環保低碳排在安全前提下的極為重要的考量指標指導公司各項運營措施。而“碳補償林”項目的添加則能從航空公司與旅客的利益聯動角度提升旅客的低碳環保意識,社會影響將更深遠,同時在“減排”的基礎上再“補償”,突破“減排”的低碳極限,是更具現代意義的環保活動。
專業人士指出,近年來,中國及世界各地自然災害頻發,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類過多地使用化石(碳)能源所致。因此,越來越多的組織、團隊、企業和普通大眾在生活中加入到“碳補償”計劃中。
2008年12月,中國首個官方碳補償標識—中國綠色碳基金碳補償標識發布。如果公眾愿意加入“消除碳足跡,參與碳補償,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活動,自愿捐資到中國綠色碳基金進行“植樹造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活動,就可獲得碳補償標識。
碳補償標識是由國家林業局氣候辦設計注冊,中國綠色碳基金捐資人實踐低碳生活的一種證明。獲得這個標識表明捐資人消除了個人排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
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3月5日的兩會中特別強調,要毫不松懈地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
2009年3月9日,藝人周迅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創立的環保意識推廣項目“OUR PART我們的貢獻”也將不遺余力地承擔地球公民的責任與義務,并將“碳補償”進行一輩子。
2009年8月5日,,天平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購買奧運期間北京綠色出行活動產生的8026噸碳減排指標,用于抵消該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來至2008年底全公司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成為第一家通過購買自愿碳減排量實現碳中和的中國企業。
2009年11月17日,上海濟豐包裝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排放權交易所以上海濟豐的名義在自愿碳標準(VCS)APX登記處注銷一筆6266噸的自愿碳指標(VCU),并向廈門赫仕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廈門赫仕”)支付相應交易對價。由此,國內首筆碳中和交易完成。
據記者了解,深航并不是碳補償林的先行者,早在去年,碳補償林已經在成都、廈門等地出現。顯然,“碳補償”正在被人們廣泛接受。
低碳辭典:碳中和
碳中和也叫碳補償(Carbon Offset),是現代人為減緩全球變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這種環保方式,人們計算自己日常活動直接或間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濟成本,然后個人付款給專門企業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其他環保項目抵消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量。2009年11月,中國宣布將在“十一五”期間減排逾15億噸二氧化碳。
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個全球性問題。碳補償的理念是不管何時何地,減排都是有益的。不過一般來說,在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期國家進行減排的成本更低,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消費和原材料成本較低。另外,在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的地區更容易推行減排項目。
從某種程度上講,碳補償是一種奢侈行為。您是在為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付賬。正因為如此,購買碳補償的人通常都生活在發達國家,在那里想要大規模減少民用碳排放十分困難,而且花費高昂。很多企業和居民可能覺得,相比自己動手改造住宅或減少汽車尾氣排放來說,購買碳補償更加經濟實惠。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