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桑德爾(Richard·Sandor)每次出現在人們面前,都打扮的像個斗士——為了全球環保隨時去戰斗。
他戴著牛仔式禮帽,拿著綠色的名片,綠色的文件夾。而實際上,在他的碳交易理論提出之初,他更像一個堂吉訶德式的人物,只是,用他的話來講,“我希望是綠色的。”
作為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Exchange,簡稱CCX)的首席執行官,桑德爾在學者和企業家的身份之外,擁有太多的頭銜。而他本人則自認為自己是“一位學者同時也是一位企業家。”
2003年,他帶著一個創意和14名企業會員,以1500萬英鎊的資金成立了CCX,將“用市場機制來解決環境問題”的理念傳播到全球各地。
雖然“每個頭銜都有它特定的珍貴含義”,但是桑德爾更希望能“不斷前進”。現在,他的目標是中國。
2008年9月,桑德爾有了一個新的來自中國的頭銜。由中石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和CCX共同出資設立的中國第一家綜合性排放權交易機構——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在天津濱海新區掛牌成立。
顯然,他很喜歡自己的新身份,這個67歲的老人在每次中國之旅中都顯示出驚人的活力,在他出席的每一個活動中都大力宣揚排放權交易理念。
他不甘于站在演講臺后,而是盡最大可能的走到他的聽眾面前。一說到他的碳交易事業,他會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手腕上碩大的翠綠色硅膠腕表也跟著上下翻飛。走上演講臺之前,他對助手擠擠眼睛。“表演時間到了(It's show time)!”
從“金色”到“綠色”
執著于“綠色”的桑德爾,其實更專長于“金色”——開發非實物形態的金融衍生產品。
這個特長在他大學畢業、執教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時就開始顯現出來,他對經濟衍生品的研究也是從彼時開始。
1972年,這股天生對市場的熱忱,讓他離開教育領域,加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擔任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從事開發新的交易產品。
當他把新的交易對象選定為金融期貨時,沒有幾個人能聽懂他在說什么。相對于當時期貨市場的成熟品種,比如玉米和牛肉,利率期貨看不見、摸不著,大家都不知道如何交易。
但在桑德爾看來,貨幣是最大的一種商品。因為這個信念,他最終成為利率期貨市場的主要設計師,得到了他人生的第一個頭銜:“利率期貨之父”。利率期貨市場的成交量也從1980年的900萬手,增加到2002年的2億多手。
隨后,他又先后做出了將抵押貸款和電影融資“商品化”的嘗試。在不斷的實驗中,他建立非實物形態期貨產品的理論也逐步完善。
這時,一位公益組織的老朋友找到了他,向他提出一個問題:“既然你這么擅長于把看不見的東西商品化,你可以將空氣也商品化么?”桑德爾想了想,“為什么不?”
“我就是這么入的行”,桑德爾笑著告訴記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