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精準的水表(如超聲波、電磁水表)在節能方面的作用極其顯著且是多層次的,它不僅是“節水”的關鍵工具,更是整個供水系統“綜合節能”的基石。其節能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直接節水:減少“無費水”損失(核心作用)
精準捕捉微小漏損:高精度水表(特別是低始動流量、寬量程比)能精確計量極小的水流(如管道接口滲漏、馬桶水箱滴水、內漏閥門等)。這些滲漏在傳統機械水表上可能完全不計量或計量嚴重偏低,長期累積就是巨大的水資源浪費。
減少“產銷差”:供水企業供水量與用戶繳費水量之間的差額(產銷差)是衡量效率的關鍵指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物理漏損和計量誤差。精準水表:
降低物理漏損發現門檻:通過實時/高頻數據監控,能快速發現異常小流量(持續非零最小流量),提示可能的漏點。
消除計量誤差損失:高精度計量確保用戶實際消耗的水量都被準確記錄和收費,避免了因水表不準(特別是小流量不計量)導致的“水費收不上來”的損失。
節能效果:節省的每一噸水,都意味著節省了抽取、處理、輸送這些水所消耗的大量電能(水泵是水廠和管網中的主要耗電設備)。尤其對于需要長距離輸水或高揚程供水的地區,節水帶來的節能效益更為巨大。
2. 優化管網運行,降低輸配能耗
精準數據支撐水力模型:大量高精度水表提供的實時用水量數據,是構建和校準城市/區域供水管網水力模型的基礎。
優化水泵調度:基于更準確的用水量預測(尤其是高峰和低谷),可以更智能地調度水廠水泵的啟停和轉速,使其盡可能在高效區間運行,避免“大馬拉小車”或頻繁啟停造成的能源浪費。
優化管網壓力管理:
精準水表幫助識別低壓區和高壓區。
通過在高壓區安裝減壓閥或采用分區加壓,降低整個管網的平均壓力。
管道漏損量與壓力密切相關(漏損量 ≈ 常數 × 壓力^1.5)。降低管網壓力能顯著減少背景漏損。
水泵的能耗與揚程(壓力)和流量直接相關。降低所需壓力,意味著水泵能耗的顯著下降。
3. 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漏損”
快速定位漏損與偷盜水:智能精準水表(帶遠傳)能實時監測用水模式。突然的持續大流量或異常小流量(可能預示偷水行為)能被及時發現和定位,縮短修復時間,減少損失。
減少人工抄表成本:遠程抄表節省了大量人工、車輛燃油等能源消耗和管理成本(間接節能)。
4. 促進用戶行為節能(間接但重要)
漏水告警:智能水表系統可向用戶推送家中異常用水(如持續小流量可能預示漏水)的報警信息,促使用戶及時維修,減少用戶側的水資源浪費和潛在的水費損失。
用水可視化:用戶通過APP或平臺查看自己詳細的(甚至是小時級的)用水數據,能更直觀地了解用水習慣,發現浪費(如忘記關水龍頭、漏水),從而主動調整行為,節約用水。節約的用戶用水,同樣減少了供水系統的處理與輸送負荷。
量化節能效果(舉例說明)
減少漏損:假設一個10萬人口的城市,年供水量1000萬噸,原產銷差率30%(即損失300萬噸水)。通過精準計量+基于數據的漏控管理,將產銷差降至15%,則年節水150萬噸。生產輸送1噸水平均耗電約0.5-1度(因地而異),則僅減少漏損一項,年節電75萬-150萬度。
降低管網壓力:通過壓力優化,將某區域平均壓力從4 bar降至3 bar。根據漏損與壓力的關系,漏損量可減少約30%以上。同時,水泵能耗也會相應降低。綜合效益顯著。
優化泵站運行:基于精準需求預測優化調度,可使水泵效率提升5%-15%,對于大型泵站,年節電量可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度。
精準水表是“水-能紐帶”的關鍵節點:
計量更精準的水表在節能方面的作用遠不止于“計量準確”本身。它是:
1. 發現水資源浪費的“眼睛”:精確捕捉每一滴水的去向,暴露隱形漏損。
2. 優化供水系統運行的“大腦”數據源:為智能調度、壓力管理、漏損控制提供核心數據支撐,從源頭上降低系統運行能耗。
3. 連接用戶與供水企業的“橋梁”:促進用戶參與節水,共同減少能源消耗。
因此,投資更精準、智能的水表,是供水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減少水損失、降低電費、節省運維成本)、提升服務水平、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戰略舉措,其帶來的綜合節能效益(水+電)和經濟效益是非常巨大且可持續的。它不僅僅是計量工具的升級,更是供水系統邁向智慧化、節能化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