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壓鑄生產中焊合現象的危害非常嚴重,但對這種現象的研究還很少,直到較近,一些研究者才對焊合現象進行了一些試驗研究。通過研究,人們發現在模具與焊合的鋁合金間存在著金屬間化合物層,并且大多數研究者都認為,該金屬間化合物層是導致焊合發生的直接原因;較高的壓鑄操作溫度易于使焊合發生,模具表面溫度較高的局部熱節點及充型速度較高處易于發生焊合;不同的鋁合金呈現出不同的焊合傾向性。

壓鑄過程中,模具與鑄鋁件發生相互作用,形成了相互作用的接合界面,當接合界面的接合能大于鋁鑄件本身的接合能時,開型時,在外力的作用下,分離發生在鋁鑄件一側,使鑄件與壓型形成焊合。若壓型與鑄件間的界面接合能較低,則開型時,分離發生在界面,而形不成明顯的焊合現象。
壓鑄型與鑄件的焊合可視為兩金屬固體在壓力作用下的粘接。
在壓鑄過程中,高溫金屬液與壓型型腔表面相接觸,將激活型腔表面原子,與之發生相互作用,形成金屬鍵。高溫下形成的金屬鍵在冷卻凝固過程中保留下來,形成鑄件與壓型間一定的接合面積,即真實接觸面積。鋁液表面原子與壓型型腔表面原子形成金屬鍵,就必須克服過程的激活能,因而,只有處于活化狀態的原子才能發生相互作用。
壓鑄開始后,金屬液在高壓作用下高速充型,與壓鑄型壁表面相撞擊,造成金屬內能的增高。假定金屬液的充型速度與壓型的夾角,金屬液垂直于壓型型壁表面的速度分量所對應的動能全部轉化為合金液的內能,則金屬液因內能的增加而導致的溫度升高。
隨著壓型腔表面含鋁量的增加,發生相互作用的原子數大大增加,焊合越來越易于發生。同理,當壓型內壁表面采用與鋁相互作用的激活能較高的原子進行表面改質處理時,如進行激光表面改質處理,單位面積內,壓鑄型與鑄件相互作用的原子數大大降低,則壓鑄型抗焊合的能力大大增加。
合金的化學成分對鋁壓鑄件與壓鑄型的焊合有著重要的影響,合金中含有與壓鑄型腔表面原子相互作用的激活能越高的元素的原子數越多,合金的焊合傾向性越小。在鋁合金所有的合金元素中,含鐵量是影響焊合形成的較重要的元素。一方面,合金中的鐵原子與壓型內表面原子的相互作用的激活能較鋁高,在同樣條件下,鑄件與壓鑄型相互作用的原子數大大減少,因而,兩者形成焊合的傾向性降低;另一方面,鋁合金含鐵量增高,使得合金中鐵的化學位增加,從而降低了壓鑄型鋼中的鐵原子向鋁合金熔體中溶解的化學位梯度。同時,合金中含鐵量增加,使得鋁的活度降低,鋁原子向壓鑄型中擴散的驅動力增加,從而抑制了壓鑄型與鑄件間的化學相互作用,抑制了焊合的發生。
界面溫度主要受壓鑄型內壁表面和鋁合金溫度的影響,鋁合金的澆注溫度是影響界面溫度的重要工藝因素,澆注溫度越高,界面溫度越高,焊合越易于發生。壓鑄型內表面的溫度除受澆注溫度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壓鑄型結構和冷卻條件的影響,如果壓鑄型的冷卻系統布置不合理,使得壓鑄型工作溫度過高,或壓鑄型冷卻不均勻,或其結構設計不合理、表面存在局部熱節點,使壓鑄型在此處的溫度接近臨界溫度時,焊合極易發生。
壓射壓力是影響焊合能否發生的另一重要工藝因素。一方面,在高壓作用下,壓鑄型內壁表面的涂料、氧化模及其它化學物質,被高速充型的金屬液沖刷掉,造成壓鑄型內壁與鋁合金的直接接觸,使在壓鑄過程中,隨著壓鑄型服役時間的延長,壓鑄型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將越來越大,同時,其表面上大尺寸的凹坑、孔洞的數量也會越來越多。而粗糙的壓鑄型工作表面與金屬液的接觸面積總要比相應平面的接觸面積大的多,因而,鋁液與壓鑄型的接觸面積增大,而且,這些孔洞、凹坑不易被涂料所涂覆,更大大增加了鋁液與壓鑄型的直接接觸面積,從而使壓鑄型與鑄件間的焊合傾向性增強。
在鋁液與粗糙的壓鑄型工作面接觸體系中,還存在著潤濕角的遲滯效應,表面粗糙、污染和溶質在固體表面的淀積,是導致這一效應的三個主要原因。壓鑄型工作表面上總是噴有涂料,即使涂料被沖刷掉的地方。仍會有污點存在,這可被看作表面污染。黃祖洽等人證明了到一階修正為止,表面粗糙問題和化學污染問題是等價的。
泊頭東固模具制造有限公司(http://www.hbdgmj.com)主營項目:壓鑄模具流動性好,易熔焊,釬焊和塑性加工,在大氣中耐腐蝕,殘廢料便于回收和重熔;但蠕變強度低,易發生自然時效引起尺寸變化。鋁合金精密壓鑄零件加工變形的原因很多,與材質、零件形狀、生產條件等都有關系。鋁件加工表面應光潔、平正、鑄字標志應清晰,澆、冒口清理后與鑄件表面應齊平。 汽車鋁鑄件對于邊蓋類薄壁零件,采用鈑金冷做校正;容易磨損的軸孔類零件可采用金屬噴鍍、焊修、膠粘、機械加工等工藝以達到原廠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