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稅務總局組織人員到北京海淀區進行環境保護稅相關工作調研,聽取了北京市地稅局、環保局、財政局、發改委關于環境保護費改稅情況的匯報,并就推動環境保護稅改革和相關征管工作進行了探討,為下一步推進環境保護稅立法提供了有益參考。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推動環境保護稅立法工作,充分發揮稅收在污染治理和節能減排方面的重要作用。
污染治理、節能減排,是一項綜合的系統性工程,離不開多種政策措施的協調配合。稅收作為國家調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推進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可以發揮重要的調節功能和引導作用。那么,我國當前稅收政策在環保領域的作用發揮得如何?未來又該如何強化呢?
層層加碼對污染者課重稅
北京的張師傅最近幸運地搖到了小客車購車指標,已經等了一年多的他本想買輛大排量的汽車,但去汽車專賣店了解完車船稅政策后,他放棄了最初的念頭,選擇了一輛1.6升排量的普通轎車。
“買了大排量汽車,多耗油不說,以后每年還要多交2000多元的車船稅,不劃算。”張師傅說,像北京市區的道路,平時上下班很擁擠,大排量車發揮不了作用,還是小排量車好,經濟又環保。
為鼓勵使用小排量汽車,減少廢氣排放,我國先后在2009年、2010年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征車輛購置稅。
2012年實施的車船稅法,又對占汽車總量72%左右的乘用車,確定了按排氣量大小分7檔稅額征收車船稅,最大排量乘用車的稅額是最小排量的9倍。同時規定,對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車船可以減征或者免征車船稅。
“把不同排量的汽車間車船稅差距拉得如此之大,反映出國家通過稅收政策引導人們購買小排量、低能耗車輛的努力。”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消費稅、資源稅改革。白景明表示,消費稅的改革方向是逐步向高檔消費品和資源消耗大的產品征收,資源稅將逐步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推動這兩項稅制改革,將有利于調節資源消耗,促進節能減排各項目標的實現。
“對某種產品征收消費稅,必然會降低這種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迫使相關產業作出積極調整。”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認為,通過對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征收消費稅,就會抬高相關產品價格,從而限制相關產業的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就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三處處長梁偉介紹說,為了節約資源,減少大氣污染,我國在2011年9月修改了《資源稅暫行條例》,將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由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今后,稅務部門將加大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改革力度,實現稅收與資源價格升降掛鉤。
湖北省保康縣磷礦資源十分豐富,作為湖北省資源稅改革試點單位,保康縣地稅局在2013年全國磷礦石行情低迷、全縣磷礦石銷售總量下降的情況下,累計征收磷礦資源稅5735萬元。2014年磷礦石行情升溫后,1至3月已征收資源稅1715萬元,同比增長37.36%。局長劉文玉表示,磷礦資源稅由從量定額征收到從價定率征收,使貧礦富礦間的稅收負擔趨于公平,使更多中低品位磷礦石得到開采和利用,實現了經濟與稅收的可持續增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