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霧霾大肆襲擊全國各地,特別是在一線城市尤為兇猛。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與中國氣象局于11月聯合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顯示,2013年1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國平均霧霾日數為29.9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頻繁霧霾天氣導致部分地區空氣質量下降。
一時間,多款、價格差距大、牌子層出不窮的空氣凈化器映入消費者眼簾。幾乎是在一夜間,價格千元的空氣凈化器一度價格飆至三萬元,價格漲幅達10倍。去年全年,空氣凈化器品牌呈現激增,零售量同比增超100%,12月電商銷量同比上升680%。
熱銷產品在各大廠商賣斷貨,京東、天貓銷量猛增。在原本成本低廉的空氣凈化器在市場熱捧之下,價格一度走高。眾多廠商推出空氣凈化器的“土豪金”。去年初,來自京東商城的數據顯示,北京地區空氣凈化器1月日均銷售額相比平日增長超過5倍。而天貓的數據也在上升之中。據監測數據顯示,1月份-8月份全國空氣凈化器實現了量額的同步大幅度攀升,零售額累計同比增長87%。全年零售量同比增超100%。
自進入連日霧霾天之后,以空氣凈化器為代表的“防霾”標配不僅在實體店走熱,也同樣活躍在網絡平臺,京東、天貓、蘇寧、亞馬遜等一大批電商欲分一杯羹。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12月份,“天貓 淘寶”空氣凈化器方面,7日的成交量同比增長184%、環比增長910%,京東商城空氣凈化器銷售同比去年增長685%。全網空氣凈化器的銷售就進入了高峰期,銷量與去年同比上升680%。
在實體店和電商平臺上,去年中旬,空氣凈化器品牌和新進入商家呈現激增,實際霧霾帶來的經濟效應具有時效性和不可持續性,廠家盲目進入,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和配置不合理性。有業內人士預計,去年防霧霾產品市場規模將達百億級。
行業亟待洗牌
同時,實體店進駐品牌把控從松到嚴,“高仿品”和“效力弱”成了商家投訴較多字眼,部分廠家不惜將普通產品作用夸大其詞,過度包裝,甚至助推成本千元的產品銷售萬元。為迎合消費者,在“雙十一”、“雙十二”以過度渲染的營銷口號,誤導消費者。
另外,個別廠家趁機抬高價格,以低廉成本賺取高額利潤,涉嫌欺詐。整頓市場、規范行業整頓,制定統一標準成為業界共識。
空氣凈化這一空調的子領域迎來春天,然而也是到這個行業該“凈化”的時候了。行業強制標準在業界呼聲中亟待出臺。
帶火空氣凈化器概念股
霧霾的刺激,空凈的熱情,直接帶動股市的風起云涌,新興的空氣凈化器概念股暗中涌動,環保性質和涉足空氣凈化器業務的上市公司平均漲幅達20%以上。
記者翻閱部分企業季報發現,去年以來,相當一部分以民用凈化器為貢獻利潤來源的企業,其凈利潤、毛利率均同比出現大幅上升。其中,雪萊特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98.82%,創元科技增61.34%,橫店東磁增59.68%。
而空氣凈化器概念股普遍在資本市場受到追捧。以空氣凈化機為主營的彩虹精化10月連續三日累計漲幅達24%。創元科技股價從年初至今漲幅已達35%。
由于空氣凈化器的毛利大多超60%,甚至最高可達80%,成為眾多企業新晉或長期布局的產品。空氣凈化器在追捧中逐漸電器行業中的浩瀚藍海,然而企業進入這片海,需慎之又慎,盲目一擁而入的結果無疑是“翻船”。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