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主任宋廣生也告訴本報記者,消費者購買
凈化器不僅僅看凈化效率,也要看機器的容塵量和材料的吸附量,房間大的選擇風量大的、體積大的凈化器。
在各色技術概念之下,中國空氣凈化器市場價格混亂,一臺凈化器價格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煙臺寶源凈化有限公司總經理于自強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一張出廠50元的濾網能賣到500多元,空氣凈化器價格虛高。
價格如霧里看花之外,缺乏統一標準更是造成了行業一片亂象。
中國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主任宋廣生也告訴本報記者,消費者購買凈化器不僅僅看凈化效率,也要看機器的容塵量和材料的吸附量,房間大的選擇風量大的、體積大的凈化器。
此外,他透露目前空氣凈化器國標正在修訂中,新國標內容修訂除了會反映老百姓對空氣質量的需求,還會建立一套空氣凈化器評定標準,以應對混亂的市場秩序。
成本有降低趨勢
繼去年底嚴重霧霾后,中國空氣凈化器銷售量在今年突飛猛進。
據中怡康監測數據,2013年1~8月,全國空氣凈化器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長70.9%,零售額同比增長86.9%。中怡康的分析師左延鵲稱,2013年國內空氣凈化器市場規模將達240萬臺、50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90.5%、83.8%。
市場上的空氣凈化器大致分三大類,即被動式凈化類(濾網型)、主動凈化類(無濾網型)、雙重凈化類(被動+主動凈化)。被動式空氣凈化器用風機將空氣抽入,通過內置的各種濾網過濾空氣;主動式凈化器是主動向空氣中釋放滅菌因子,通過空氣擴散來實現滅菌。雙重凈化器就是前述兩者的結合。
目前市場上熱炒的以負離子、等離子、光觸媒等技術及其改進技術生產的空氣凈化器,其效果仍是霧里看花。
宋廣生介紹說,中國消費者購買空氣凈化器一種是針對PM2.5太高,需要通過高效過濾(HEPA)技術、靜電吸附等技術來解決,另一種是通過吸附技術來處理甲醛等氣態污染物,比如活性炭、碳網就具有這種功能。另外還有復合型的產品,既可以吸附固體顆粒物也可以去除甲醛這種氣態污染物,但是復合型產品的潛在問題是功能之間可能會相互影響,
不少廠商宣稱產品的空氣凈化率達到99.9%,但李開玖說這種實驗室的數據并不意味著消費者實際的體驗。
“實驗室測出的數據是一個封閉的空間,而實際上室內的空氣是與室外的空氣處于對流狀態,如果進來的空氣量大于機器凈化后的空氣量,凈化率不可能有實驗室那么高。”李開玖稱。
今年5月,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22臺市場上的主流空氣凈化器測試后,發現能達到99%的凈化率的空氣凈化器只有2臺。
李開玖稱,目前空氣凈化器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主流技術也并不高深,還是用濾網對固體顆粒物(如PM2.5)進行過濾,用活性炭對氣體污染物(如苯)過濾。而一些廠商提出的殺菌概念其實也難經得起細究。
“一些廠商宣稱的殺菌其實是通過機器釋放部分臭氧來殺菌,但因為臭氧是一種有害氣體,所以用一些高深的名詞來代替,而不說是臭氧,其實用臭氧來殺菌在業內是有爭議的。”
2008年,美國空氣凈化器巨頭The Sharper Image因靜電式的空氣凈化器產生臭氧超標而銷售下滑最終破產。2010年上海質監局也檢測出國內一款空氣凈化機臭氧濃度超標。
于自強認為,很多空氣凈化器商家喜歡造概念,但其實對于空氣凈化來說,最有效的原理還是過濾式和吸附式。
按照過濾效率大概可分為粗效、中效、高中效、亞高效(Sub-HEPA)、高效(HEPA)五個過濾等級,目前市場上熱賣的高效空氣過濾(HEPA)網可以對0.1微米和0.3微米的空氣進行過濾,有效率達到99.7%,PM2.5(2.5微米)輕松可以過濾。
但業內人士認為,家庭其實用不上這種高效空氣過濾網,因為這種過濾網主要用于手術室、動物實驗室等高潔凈場所,在家里其實高中效的過濾網差不多。
空氣凈化器價格從500元到上萬元不等。于自強告訴本報記者,一張出廠50元的濾網能賣到500多元,空氣凈化器價格虛高。
李開玖稱,“一些凈化器價格高得離譜,可見價格混亂。有些廠商功能沒有做不到,就用各種材料堆積拼湊,而且沒有長期售后服務,所以價格可以做得很低,還有些廠家只是模仿,沒有研發。有些凈化器廠家雖然成本不高,但是量上不去,所以平攤下來也推高了成本。價格會隨著普及率增加會趨中,低端的凈化器因為沒有凈化性能,會逐步退出市場,而高端的凈化器隨著銷量增加會價格降低。”
性能之惑
空氣凈化器性能、外觀和價格區別很大,讓人有眼花繚亂之感。上海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提示,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選購具備相應突出能力的產品。如,對于新裝修的消費者,建議選擇去除甲醛等污染物能力強的空氣凈化器產品。
空氣凈化器新技術雖然讓消費者眼花繚亂,但李開玖認為有章可循。
“中國市場不成熟,廠家都說我做得比他做得好,很多廠商借此打各種概念,一個檢驗標準是看一些大牌子在成熟的市場有沒有賣這些產品。如果市場上都有這類產品,我們可以看些技術參數比如潔凈空氣量(CADR)、風量、噪音、能耗。”
潔凈空氣量數值是一個綜合的衡量標準,數值越高,凈化機的凈化效能越高,普通需求的消費者應該選擇潔凈空氣量數值在100以上的產品,而如果對室內空氣質量有較高要求,則需要選擇潔凈空氣量數值在200以上的產品。
一些消費者非常看重單次過濾效率,但單次過濾效率高并不一定意味著該凈化機可以有效減少房間內污染物。
“現在濾紙廠商的濾紙過濾固體顆粒物能達到99.9%,這也就是凈化器廠商宣稱的過濾效率達到99.9%,但對風量卻閉口不提。但因為我們在房間是活動的,不可能把鼻子和嘴巴對著出風口,所以單次過濾效果高意味著濾網本身能夠高效去除空氣中的污染物。但是如果濾網過于密集,通過濾網的風量就會很少,也減少了實際空氣通過濾網的量,造成房間內殘留大量未凈化的空氣,從而導致房間內整體空氣質量無法提高。”李開玖稱。
目前國際標準要求凈化機每小時需將整個房間內的空氣過濾五次以上,平均每12分鐘內需過濾一次,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凈化效果。 如一間20平方米、樓層高度為2.5米的房間,則需要20平方米×2.5米×5次=250立方米/小時,則消費者至少應選擇一臺風量為250立方米/小時的空氣凈化機。
宋廣生也認為,凈化器的效能不僅僅看它的凈化效率,關鍵還要看容塵量和材料的吸附量。
“一些很薄的復合凈化器里有對固體顆粒物、氣態污染物過濾及殺菌的三種材料,但每種材料比例很小,雖然外表很好看,但是用的時間比較短,可能就一兩個月材料就吸附飽和了,就沒效果,所以選擇凈化器要根據房間的大小選擇風量大的,體積大的,效果更好。”宋廣生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