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新能源政策,再次引發業界對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路線的熱議。能否實現跨越混合動力階段而直接發展純電動的“彎道超車”?關于這方面的爭議聲一直此起彼伏。
2013年9月,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純電動乘用車的補貼金額最高可達6萬元,而對常規混動車卻只字未提。
不過,眾多專家以及企業代表普遍認為,市場最終還是由市場做主,純電動車受限于高成本、核心技術和配套基礎建設等還需要攻克和健全,短時間內恐難以普及,混動是目前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最行之有效的路線。
能否“彎道超車”
問: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路線圖上,純電動與混動這兩種模式,究竟哪一種更符合中國的國情以及市場的需求?目前,“彎道超車”是否可行?
王炳泉:幾年前國家制定純電動政策時,我心里存在一定的疑問。從我們對消費者調研等方面掌握的情況看,我覺得直接發展純電動彎道超車的難度比較高。實用比較關鍵,現階段最容易轉化成為消費力的東西才是可行的東西。我認為混動車是未來汽車,或者是目前我能看到的這幾年當中的最佳的選擇。
李禮夫:從政府層面上來講,選擇從純電動這個高度出發,但是理論高度和落實到市場,這中間有一個過渡帶。至于混動是不是過渡技術,按我的看法,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混動不會被過渡掉或者淘汰掉,它技術比較成熟,相對電動車來講走向市場更加容易。至于在中國市場上還沒有普及開來,主要原因可能跟宣傳有關系,售后服務等也要跟上。
賈新光:我覺得混合動力應該是成熟的產品,很可能不是過渡性的技術,它的技術來源于電動車,燃料電池也可以用,從這個角度它不是過渡技術。將來,我們的汽車到底用什么燃料,現在沒有最終的說法。石油的儲量還是很多的,實際上石油不存在危機,而且一些新的燃料會不斷冒出來,比如現在的可燃冰在中國儲量非常大,可能成為汽車利用的能源。我們只能說現在混動是明確的趨勢,至于將來會變成什么樣尚不清楚。
徐長明:從能源和環境壓力的角度來說,混合動力汽車有其發展前景。我覺得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有很多的辦法,將油價提高以及汽車小型化、輕量化等都可以節能,混動也是辦法之一。現在,混動技術比較成熟,如果政府給一些補貼,可以加快普及推廣。
企業的選擇
問:目前,混動車在中國車市里所占比例很小,在市場開發、銷售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鄭衡:信息的傳播以及消費者對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定時間。目前,形勢向好,廣汽豐田混動車型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可。在銷量上,我們從去年每月大概50輛,現在已經到了每月500輛,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已是非常好的銷量提升。
問:在汽車發展戰略里,豐田是押寶混動產品還是選擇全面出擊?
鄭衡:豐田近些年在混合動力、純電動以及輕燃料電池三方面皆有發展,且具有領先水平。其中,豐田在混合動力上就有三百項以上的專利,其他主要的廠家包括寶馬都會尋求和豐田進行這方面的合作。混動是創新和變革的技術,是提升的技術,非常成熟,它不是過渡的產品。目前,在全球混動車的銷量中,大約80%來自豐田。
問:主攻混動車還是電動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這方面又是如何來布局,把籌碼放在哪邊?
李茗:不管混動還是電動,只要市場認可、賣得動,就是可行的。一個成功的技術,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市場。我們做的分析數據不是研究市場,實際上是為了研究我們把研發重心到底放在哪里,從目前我們做的一些分析數據看,我們接下來主要是布局混動。不過,當有一天電動驅動機的價格跟發動機價格相當時,這時市場會徹底發生變化。從長期的目標來看,電動車肯定逆轉。政府補貼政策也在催化這個過程發生。
政策如何扶持
問:國內外在發展節能以及新能源車方面的扶持政策主要有什么差異?
徐長明:從世界范圍來講,我們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支持力度最大,政府對純電動補貼最多可以補到6萬/輛。從混動來講,美國和日本對混動汽車支持力度最大,這跟他們的政府對未來車型的選擇可能有關系,他們可能認為混動汽車是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而我們國家傾向純電動汽車。
李茗:我覺得,目前政府對產業的鼓勵有點單一化,實際上不管是電動車也好混合動力也好,汽車的電動化已不需要爭論了,肯定是發展趨勢。現在政府的支持政策多少有一些誤導,如果政府導向不是支持某一種技術、車型,而是支持基礎技術的開發,那將有利于促進百花齊放。至于到底哪一種技術占主導,將由消費者來決定。從全球主要汽車公司他們的研發方向來看,實際上不是單純走一個方向,日本的汽車公司也有不同的趨向。
問:政府在混動補貼方面會有更大的力度嗎?為何在這次新能源車補貼政策中將混動擋在門外?
徐長明:目前比較難,能源壓力沒有擺到現實桌面上來,能源安全也還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如果有這樣一天,我相信補貼政策很快就會落地。還有,如果還是豐田一枝獨大,補貼應該還是比較難。這意味著國家補貼全補給一個廠家,這可能是這次沒有將混動列入補貼范疇的原因之一。
混動的未來
問:豐田混動技術能否會提高對外開放的程度,目前在中國的進展如何?
鄭衡:豐田在常熟投資了7億美元建立的研發中心即將正式開始運作,到2015年將有國產混動核心零部件的推出。豐田方面說過,常熟基地研發中心正式投入運作將大大降低混動核心零部件以及動力總成等方面的成本,會降低一半,如果混動車型和一般車型的售價差不多,相信混動的春天很快就要到來。
王炳泉:我自己認為未來的混動或者電動汽車會越來越趨向于不是簡單的機械產品,而是越來越趨向于電子產品,電子化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更新性。我相信,未來不久,混動將率先在汽車電子化上有比較大的突破。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