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2012年一年的行業危機之后,正在力求復蘇也發展,但前進之路也不是那么容易,此前就有尚德被破產重組,對于整體環境來說,不是那么樂觀。
如何保證在光伏產業危機過程中及危機之后產業的一個快速復蘇發展,不單單只是行業內人士需要面對的,也是國家有關部門需要正視的一個問題。
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丁文武表示,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扶持太陽能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其中可能涉及到太陽能產業的準入和產業政策問題,但政策出臺目前無時間表。
此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也確認多個部門正在制定扶持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
據悉,扶持政策將涵蓋補貼、科技創新、分區電價等方面,準入門檻有望成為最先出臺的政策之一。
丁文武稱,準入門檻并非行政許可,而是從技術指標、產量指標、環保指標、企業本身能力指標等方面來進行規范,如果企業達不到標準,有可能在銀行貸款、土地審批等方面受到限制。媒體此前披露,準入門檻范圍將囊括硅棒、硅片、電池、晶體硅組件以及薄膜太陽能電池。
產能過剩是中國光伏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建成的光伏組件產能達4500萬千瓦,是2009年的700%。近兩年光伏產業遭遇美國和歐洲的“雙反”調查后,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凸顯。
“我們也鼓勵光伏行業進行兼并重組,行業發展到這個地步,兼并重組是大勢所趨。”丁文武說,但兼并重組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需要運用市場的力量來推進。
其實,早在此前的的國務院會議當中已經明確提出了減少地方政府對市場環境的過度干預,由市場自由調節為主。光伏產業的自由市場兼并,對于行業集中度來說,可以在行業危機中做到各類資源的集中,加大單個對抗危機的能力。同時,有也利于淘汰那些落后產能,從而促使產業升級。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