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聯合公布《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意見》,意見提出,到2015年,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產值年均增長30%左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大型MOCVD裝備、關鍵原材料以及70%以上的芯片實現國產化,上游芯片規模化生產企業3—5家;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擁有自主品牌、較大市場影響力的骨干龍頭企業10家左右。這個意見的出臺,顯示我國節能照明行業的發展又跨入一個新的階段。
節能燈推廣快源于政策支持
2008年,我國首批財政補貼高效照明產品推出超過6000萬只節能燈,2009年財政補貼節能燈推廣將達到1.2億只。據估算,如果我國的白熾燈全部換成節能燈,每年可節電600多億千瓦時,接近目前三峽電站1年的發電量,相當于節約2200多萬噸標煤。
2007年底,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財政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由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高效照明產品的推廣使用。主要是普通照明用自鎮流熒光燈、三基色雙端直管熒光燈(T8、T5型)和金屬鹵化物燈、高壓鈉燈等電光源產品,半導體(LED)照明產品,以及必要的配套鎮流器。
此舉一出,各地紛紛出臺相應措施,在各自轄區內推廣節能燈。北京市推出“一元節能燈”換購活動,京籍居民憑身份證以每只1元的價格購買5只節能燈泡;上海市居民用戶購買緊湊型熒光燈,每戶購買5只(含5只)以內的,除享受中央財政補貼外,上海地方財政按照中標協議供貨價格再給予20%左右的補貼;天津市漢沽區推廣購買高效照明產品三級財政補貼政策,在中央財政對城鄉居民用戶按中標協議價格的50%給予補貼和市財政補貼10%的基礎上,對城鄉居民用戶購買高效照明產品再給予10%的節能專項資金補貼……
據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理事長陳燕生介紹,此次北京市推廣的、我們所熟知的節能燈,屬于高效照明產品中的一類。一只10瓦的節能燈和一只60瓦的普通白熾燈,發出的光亮效果幾乎一樣。然而,普通白熾燈的使用壽命大約是1000小時,可一只節能燈的使用壽命長達6000小時。
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宣傳,使廣大群眾對節能產品的認識越來越清晰,補貼后節能燈的超高性價比,使得群眾購買節能燈的意愿大大提高,節能燈取代白熾燈的步伐大大加快。2008年,全國通過財政補貼推廣節能燈6200萬只,比原定目標超出24%,直接拉動消費6.5億元。據有關部門測算,這6200萬只節能燈,每年可節電32億千瓦時,對推動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起到了積極作用;財政補貼約2.8億元,直接拉動社會消費6.5億元;按電價0.5元/千瓦時測算,年節約電費16億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