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能源產業太囧:光伏企業產能過剩、風電行業棄風問題嚴重、LED產業量價齊跌、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難振。縱觀新能源產業,政策從來不缺,市場前景依然廣闊,只是企業自身出了問題。無論是光伏企業、風電企業、還是LED燈具生產企業,不觀察市場需求,盲目擴張,低價傾銷,最終導致產能過剩、利潤大幅下滑、甚至難以為續,進而造成產業鏈中斷。
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未來十年戰略新興產業將保持27%的年復合增長率,只是政策先行、供給量狂飆、需求不振的新能源產業市場怪局不破,這復合增長率如何為繼?
光伏產業腹背受敵
2012年,中國光伏“腹背受敵”:一方面,需求下降導致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歐美揮舞“雙反”貿易大棒。很多中小光伏企業停產,像尚德、賽維等龍頭上市企業也瀕臨破產。
2012年10月11日,美國決定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和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而歐盟方面已經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上升為“雙反”。“歐盟已經在效仿美國的做法,調查結果不會樂觀。”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
“這對中國的光伏企業來說,肯定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畢竟歐洲是全球光伏最大的市場。”一位光伏企業人士表示,這將是雙輸結局。對于歐洲買家來說,不能享受到價優質高的產品,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承擔了更高的關稅,之前的價格優勢將不復存在,競爭將更加激烈,經營困難加劇,甚至會出現倒閉潮。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光伏企業的開工率僅為60%至70%。截至10月,中國的光伏存貨高達7.47兆瓦,這需要全球光伏產業停產3個月才能消化。
行業分析師宋亮認為,光伏業中、美、歐互補的產業鏈條正在斷裂。“如果國外市場大門關閉,國內勢必會加快對新能源產業的投資,一方面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基礎,另一方面通過擴大下游投資,擴大國內需求,從而保護上游產業。”
在這種形勢下,政府頻出救市政策。12月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現今國內光伏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市場過度依賴外需,企業普遍經營困難等問題提出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規范產業發展秩序、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對光伏發電實施補貼及稅收優惠、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的政策措施,從而使其走上健康的市場經濟道路。
林伯強認為,國內市場短期內全面打開并不容易,還是得先靠政府的補貼,但必須補貼在終端,而不是設備端。“如果政府的救市政策不夠快,真等到歐盟的高懲罰性關稅下來,中國光伏產業就真危險了。”
LED產業冷暖自知
2012年,LED產業產能過剩、盲目投產以及惡性價格戰的困境沒有改善,浩博光電、大眼界光電等LED企業危機頻現。對于行業未來,業內人士表示,2013年市場還會進一步放量,對應用企業來講,是進入渠道、創立品牌的好時機。
“過剩是肯定的。”中國之光網電子商務總監丁建華透露,尤其是流通類普通照明產品、路燈、中游封裝都出現了過剩現象。產業過剩的必然結果就是行業整合。據高工LED產業研究所的統計,LED上游襯底和芯片價格相比年初下降了1/3有余,整個LED上游有接近50%的機器都在閑置。
“與光伏不同,照明是一個剛性需求行業,行業規模不大,絕大多數是小型企業,靈活性大,轉產掉頭容易。”丁建華認為,中國LED產業市場已基本度過孵化導入期,各品類照明產品基本定型,市場行為雖然有點亂,但行業整體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尤其是成本結構的改善。2013對于LED行業是樂觀的,品牌企業將逐步露面。
市場調研機構GSCResearch的調查顯示,預計在2015年左右,LED將占照明市場20%左右,帶動產業規模達5000億元,成為全球三大LED照明市場。對此,有不少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工信部牽頭制定的“四個半”戰略新興產業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或接踵而至,充分說明中國LED戰略性新興產業“經濟反哺”的時代已經來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