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海寧皮革城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合作開發屋頂電站項目后,日前,市商務局組織我市40多家商貿流通企業,與天通控股、昱輝陽光等光伏企業一起舉辦節能增效現場會,在全市商貿流通領域推廣太陽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作為一種新型市場化節能機制,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用能單位無須投入和承擔風險,就能享受到包括節能診斷、技術改造在內的一系列節能服務,并與節能服務公司共同分享節能收益,從而有效降低節能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海寧皮革城屋頂電站為例,這個總投資5000多萬元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獲得國家補貼2000多萬元,每年產生360多萬元的效益,對于投資管理方天通控股而言,8至9年就可收回全部成本;而用能單位海寧皮革城,僅提供閑置屋頂,就可解決每年1/5的商業用電。
今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增長下滑影響,我市商貿流通企業遭遇諸多難題;而頻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又使光伏企業出口大幅回落。建立太陽能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在解決上述兩大問題中均有用武之地,可謂一舉多得:首先,大型商場、市場用電成本高昂,且用電時間與光照時間基本重合,在自家屋頂建電站,自發自用,零投入低運行成本;其次,金融危機過后,西方國家普遍削減了光伏發電補助,外需難振之下,拓展國內市場成為光伏企業消化產能的重要途徑;第三,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建立商業光伏發電系統,不占用土地資源,又有效降低電煤消耗,有助于推動全市順利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在各地紛紛挖潛增效,以有效投入論英雄的今天,嘉興推廣太陽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值得期待。同時,我們更希望這種低投入、高產出的新機制能盡快在更大范圍內得到推廣和應用。為了讓更多企業參與太陽能合同能源管理,市經貿局目前正在規范比選合適的企業,擴大屋頂光伏電站的數量;市財政也積極醞釀補貼政策,以幫助相關項目爭取國家補貼,突破技術、融資等方面的“瓶頸”。
當然,讓太陽能合同能源管理在嘉興叫好又叫座,還需要各方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相信隨著這一新機制在嘉禾大地落地生根,定能運用市場和技術手段,把政策利好變成企業紅利,讓節能減排指標落到實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