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利潤:銷量和價格構成“雙殺”
“這個行業我不敢給特別高的估值。”分析師已經開始擔心,“臺灣有企業已經開始在降價拿訂單,每月下降3%。最可怕的是,如果明年銷量漲不上去,惡性競爭導致價格不斷下滑,這對業績將是‘雙殺’。”分析師說。2009年上半年,尚德、英利等龍頭企業紛紛虧損的歷史已經證明過這個問題了。
從上市公司的投研報告看,大多數對投資回報都描繪出了一幅美好的圖景。比如,東方日升就表示,據公司預測,新項目投產后銷售收入大約為30億元,凈利潤約為3.5億元,總投資收益率50.6%,投資回收期2.7年(稅前)。
可是,東方日升2010年1-6月實現總收入9.85億元,凈利潤為7391萬元,公司組件業務占比達92.5%,因此,估算公司主要業務的凈利率約為7.5%。而公司投研報告描述的凈利率約為11.67%。如何在明年,在電池和組件這個光伏產能過剩的重災區仍然保持凈利率的不降反升?
東方日升招股書顯示,公司2009年應收出口退稅高達1.03億元,而公司2009年凈利潤為1.09億元,也就是說,刨除出口退稅,公司僅盈利600萬左右。
此外,光伏電池片制造企業的盈利能力對歐元匯率十分敏感。今年上半年國內電池片企業的匯兌損失在銷售收入中的占比基本在7%至10%之間,對比電池片企業8%左右的正常凈利率水平,歐元升值令國內電池片企業盈利大幅縮水。因此,明年歐元走勢對企業來說也是很大的風險。
因此,業內人士預計,只有電池和組件的上市公司明年將面臨較大風險,而硅料—硅棒/硅錠/硅片—電池—組件一體化程度越高的企業風險越小。目前,A股市場,具有一體化能力的有南玻A、天威保變、航天機電、超日太陽、銀星能源等,而僅僅專注于硅片、電池和組件中一兩個環節的主要有向日葵、橫店東磁、東方日升、拓日新能等。(記者 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