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中國淘汰白熾燈路線圖》,從今年10月1日起,禁止銷售和進口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到2016年10月1日,禁止銷售和進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這意味著白熾燈從今年起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LED照明大幕正式開啟。
占據全國半壁江山穗出臺LED扶持新政
廣東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介紹,2011年廣東省LED產業總產值突破1500億元,連續三年實現翻番增長,占據全國半壁江山。企業3000多家,從業人員55萬人,帶動就業220萬人,產值和規模繼續位居全國首位。
李興華認為,《中國淘汰白熾燈路線圖》的發布將極大推動廣東LED產業的發展,迅速打開國內室內照明市場。為此,廣東省采取了幾方面措施:一是在成功引入LED路燈產品評價標桿體系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LED室內照明產品標桿體系,正式實施LED室內照明產品評價標桿體系工作。通過組織實施標桿動態管理體系,廣東省的LED示范工程尋找到了最佳實踐方法和路徑,產品實現了好中選優,從而全面提升了廣東LED路燈和室內照明產品性能和質量;二是廣東省科技廳指導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啟動LED照明標準光組件的研究與應用工作,成立LED照明標準光組件聯合研究聯盟,引導LED照明產業朝著規格化、系列化、標準化方向發展;三是廣東省政府擬在全省所有財政投資建設的照明工程以及新增公共照明領域全面使用LED照明產品,全省用3年時間完成對公共照明領域使用LED照明產品的改造工作。
近年來,廣東圍繞LED產業發展需求,一方面用好用足國家促進自主創新和培育新興產業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積極出臺扶持LED產業發展的新政策。如“十二五”期間,廣東省財政每年投入4.5億元,設立LED產業發展專項,重點用于突破核心技術、開展應用示范、建設創新平臺和引進培育創新人才。同時,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支持LED產業發展;認定一大批LED高新技術企業和自主創新產品,落實企業研發經費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在政府采購、示范工程建設等方面對LED企業和產品給予傾斜支持;大力引進國內外一流創新科研團隊和科技領軍人物;在全國率先發布LED路燈產品標桿評價體系、廣東省LED產業標準路線圖,通過“打擂臺”的方式獲得代表行業產品創新水平的標桿指數,對產品質量進行評價和分級,有效突破了LED產品標準滯后于技術和產業發展的行業瓶頸。
市場空缺達千億內外企搶灘中國
據全球最大照明展廣州國際照明展創辦人潘文波博士介紹,我國是白熾燈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存量白熾燈150億只左右,年產量和銷量約38.5億只和10.7億只。“淘汰白熾燈路線圖”的公布,對LED照明產業和節能燈產業將形成長期利好,僅取代現有白熾燈所形成市場規模將達到數千億元。
事實上,LED照明在道路照明和商業照明領域的應用,早已廣為人知。但更為誘人的民用市場的開啟,今年才真正邁出步伐。國家政策為LED企業的賽跑吹響了哨音,面對巨大市場,國內外LED企業都在加大在中國市場的布局力度。
一方面,國內企業一改前些年重出口、輕內銷的策略,紛紛在國內市場開啟品牌和渠道建設;另一方面,國外巨頭也延續了大局進軍中國市場的步伐。今年以來,就有三星在天津建廠、夏普與金流明合作等一系列大動作。中國市場正在成為國內外企業的競爭焦點。
據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忠順介紹,今年6月舉行的廣州國際照明展規模將再創新高,達22萬平方米。世界500強和國內知名上市公司,紛紛搶奪超大展位,為搶奪中國市場做準備。而國外的照明協會、機構和聯盟,也大規模組織人員來廣州國際照明展進行交流,以獲得更多的中國市場的信息。
據了解,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國內LED企業“小而散”的狀況正在逐漸改變。目前,LED行業的上市公司總數已接近40家,正在排隊上市的也不在少數,有望誕生一些可以與國際巨頭相抗衡的業內龍頭。業內專家認為:“國內企業與國際巨頭之間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國內市場的開企為國內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廣州國際照明展創辦人潘文波博士認為,國內企業不懼與國際巨頭同臺競技,昭示了國內民族品牌的興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