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宣布有關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的反傾銷稅初裁結果,認定中國存在傾銷行為,并裁定中國涉案企業適用于31.14%~249.96%不等的臨時反傾銷稅率,這引得市場一片嘩然。分析人士指出,我國光伏產業約90%的產品出口國外,歐美市場又是主要出口地。如此,中國的光伏產業將更加困難。
“歐”未平“美”又起
根據此次初裁結果,美國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征收31.14%-249.96%不等的反傾銷稅,包括向前90天的追溯期,并與3月份美國商務部初裁的2.9%-4.73%反補貼關稅一同征收。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此舉將會嚴重削弱光伏產業“中國制造”的價格競爭優勢,而其征收的高“雙反”稅率或將逼走至少140家中國企業。
然而,美國市場上的不利消息似乎并沒有影響到國內相關板塊股票的走勢。昨日,A股太陽能板塊整體呈上漲趨勢,以南玻A、億晶光電、海潤光伏等為代表的產業相關股票紛紛飄紅。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表示道:“昨日太陽能板塊上漲緣于大盤帶動,受到整個股市行情影響所致。”
華鑫證券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徐呈健表示,美國征收“雙反”稅事件對我國光伏產業短期影響并不太大:“最近有兩條消息值得關注,一是德國目前暫時擱置了關于下調光伏產業補貼的預案,另一個是美國對于我國光伏產業實施反傾銷的消息。第一條消息明顯有利,而美國的這件事,主要影響了對我國光伏產業的未來預期,可能在今后,中國光伏產業進入美國市場的參與度會變小。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光伏產業產品主要出口歐美,歐洲是企業傳統市場,占比很大,所以美國此次“反傾銷”裁定在短期內對我國產業的影響不會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358億元左右,其中亞洲市場約占21%,美國市場還不到15%,歐洲市場接近57%。
光伏行業“寒冬”已久
雖然分析師表示美國此次征收“雙反”稅事件短期影響并不會太大,但是目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不景氣,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資料顯示,我國光伏產業約90%的產品出口國外。近年來,由于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競相進入該行業,市場逐漸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在去年,德國、意大利等國紛紛大幅削減光伏產業補貼導致需求下降,無疑極大地刺激了國內產業。在此狀況下,美國實施反傾銷決定,對我國光伏產業來說,真可謂是“雪上加霜”。
徐呈健指出:“去年年中開始,我國光伏產業便已進入調整期,雖然需求增加,但由于供大于求,庫存過高,企業仍然增量有限。”徐呈健表示,我國光伏產業目前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和風險:“首先是產業結構上存在問題。早年間,由于產業利潤較高,吸引了大批企業進入,整個行業被炒得太熱,出現無序競爭,導致產能嚴重過剩,企業還沒有享受到行業增速發展帶來的利益就已經被迫卷入到了白熱化的競爭中去,預計未來2-3年,行業會經歷一個整合期。此外,由于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比重較大,對國外依賴度較高,而國外市場存在不可測風險,比如之前的歐洲國家削減光伏產業補貼及最近的美國反傾銷政策,這都會對行業產生直接的影響。”
目前來看,我國光伏產業前景不容樂觀,危機之下,企業如何應對?
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師指出:“我國光伏產業已處在寒冬期,現在對企業來說,生存才是最重要的。在接下來的產業調整期,行業中會有不少缺乏競爭力的中小企業會被淘汰。只要能夠生存下來,順利度過調整期,光伏產能與需求達到一個和諧的比例,企業就能夠隨著產業的增長而繼續成長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