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業基地的形成,離不開官、產、銷、學、研五個要素,而所謂官其實就是代表政府的政策支持。其中為什么官被擺在第一位,因為官是一個產業的導演,官無論是亂作為還是不作為,都不能形成一個成熟的產業基地。”產業研究專家、興邦產業總裁姚曉宏日前在一個學術講座上,對政府與政策在產業基地形成與發展中所起作用如此評價到。
LED照明產業
政策資源的整合,就是對產業理論要素之一“官”的理解與掌握,應該分為政府對政策資源的整合與企業對政策資源的整合兩部分。其中政府對政策資源的整合,主要表現為出臺一系列的優惠與扶持政策,使一個產業走向強盛,區域政府更多是通過優惠政策招商引資,聚集一批企業,從而形成一個產業基地,并逐漸打造出區域品牌。企業對政策資源整合,則主要是對當地政府出臺的工商、稅收、土地、資金、獎勵扶持、科技創新、渠道建設甚至戶口、子女教育等優惠政策的理解與掌握,同時也包括對交通、水電、工業園區、物流配套等產業環境的熟知與利用。
目前,通過政策資源整合形成照明產業基地的有古鎮,而正在通過整合形成基地的有福建云霄、江西武寧、四川萬州、南海羅村等地。雷士、歐普、史福特等一批實力企業也通過自己對政策的敏銳把握,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政策資源整合的五個要點
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生產企業,在進行政策資源的整合時,都要注意五個要點,從而做到事半功倍。
要點一:了解產業發展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先謀后動。政府或者企業對產業發展理論的了解,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其更為敏銳地發現捷徑,發現解決問題的關鍵,科學地做好前期籌備工作。
要點二:契合國家發展需求。與國家發展的需求契合,對于宏觀環境的變化能夠敏銳觀察到,還能把握其發展方向。例如,近幾年來,國家一直在推行節能環保政策,處處呼吁要重視節能減排,有意識的照明企業,時刻盯著節能與環保四個字不放,產品研發、材料應用都以這四個字為主導,自然越來越容易贏得市場。
要點三:眼光要長遠。對政策的理解與整合一定要有前瞻性與預見性,例如佛山的產業轉移,市委市政府提出騰籠換鳥,要把轄區里那些不健康或者亞健康的企業請出去,引進一批實力企業,健康的企業。不管工程如何,一批有先知先覺的企業,就提前做好了準備,而那些沒有先知意識的企業,一直等到政府來對自己下槍斃令,派執法部門對其進行清理時,才恍然大悟,但是已經為時晚矣。
要點四:善于求助與引進外腦。在政策資源的整合過程中,遇到困難要善于求助,善于借助外腦。例如當新勞動法實施時,一批一批的企業無法應對,坐以待斃,這樣的企業對于政策資源的整合意識幾乎是零,自己不清楚、不懂,也不知道去咨詢,借助外腦來化解自己的困難,失去了成熟企業本應有的機動性與靈活性。
要點五:積極向主流聲音靠攏。聰明的企業不管政府推行什么,產品都會與主流聲音沾一些邊。例如喊出一些節能的概念來,表明自己不是污染的企業,不是高能耗的企業,也是和大的政策方向相呼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