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而言,《新能源汽車十二五產業規劃》一直是擾動其市場表現的要因。截至目前,《規劃》尚無出臺跡象。究其原因,目前在動力路線、電池技術路線和運營模式方面的分歧或是導致《規劃》難產的主要原因。由于電池技術路線和運營模式的選擇均與動力路線的選擇密切相關,所以對于動力路線的選擇,也就是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發展在時間上的次序、輕重是安排是主要癥結所在。
目前受“彎道超車”思路的影響,政策導向明顯傾向于純電動汽車,致使技術更為成熟的混合動力車發展滯后于純電動汽車。但是,受技術現狀和市場接受度的制約,中短期內純電動汽車難以形成規模化產業是不可回避的客觀事實,這將導致未來一段時間新能源汽車在產品和產業方面出現一段真空期。另外,汽車碳排放大戶,在減排任務較重的當下,也應當為減排做出應有貢獻。從混動產品較為成熟的國際車企角度來看,國內較低的生產成本及廣闊市場,將有利的吸引其進入國內市場。隨著國外品牌產品不斷成熟、成本不斷下降,國內對混動低補貼形成的阻礙作用正在下降,最終將完全消失。對政策進行調整,積極發展國內混合動力汽車或將是應對目前尷尬局面的一條出路。
我們預計未來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政策調整的可能性較大,對混合動力汽車在產業發展中的地位將重新定位。如果行業政策發生轉變,隨后的配套政策將會從購車補貼、稅費折讓等等方面對混合動力汽車給予直接或間接支持,壓抑已久的國內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將有望開啟。
行業方面,考慮到政策存在轉向可能,我們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給予“看好”評級。混合動力汽車市場開啟將直接帶動電池以及永磁電機上游釹鐵硼的需求,按照樂觀估計未來四年國內混合動力汽車產量將達到400 萬輛,上述兩個領域的市場容量將分別達到120億元和12000公斤。個股方面,考慮到鎳氫電池的技術成熟性,鎳氫電池有望成為混合動力汽車用電池的主流,我們看好鎳氫電池龍頭企業科力遠,以及以廢棄資源再利用方式生產超細鈷、鎳粉的格林美;永磁電機用釹鐵硼材料方面,我們好看已初步涉足為混合動力汽車供貨的行業龍頭中科三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