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國際節能環保協會(IEEPA)秘書長李軍洋接受新聞媒體采訪時,闡述了國際節能環保協會致力于經濟與環境可持續建設,扶持節能環保項目從試點到示范體系的推廣應用,提升城市應對氣候變化及能效綜合解決方案能力服務,搭建國際專業技術與信息交流平臺等發展理念。
李軍洋秘書長說,國際節能環保協會的工作范疇簡單概括為:三個大類工作和一個平臺建設。
第一大類,是城市經濟與環境協同發展領域的咨詢顧問工作,以及構建產業發展及節能減排市場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政府層面,降低地方政府對行政手段的依賴,在企業層面,通過政策和解決方案的綜合利用,促進技術與項目優勢結合,并創新發展;同時還致力于分析和尋求解決城市發展節能環保的路徑,特別是中國的二、三線城市;另一方面,協會也積極參與和承擔政府的相關課題研究,提交政策建議與專題報告。
第二大類,能力建設工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和一個結合,一是以企業為能力建設對象,以幫助節能環保領域,具有一定核心競爭力的新興企業,建立長效的發展機制,并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輸入給養,幫助其得到專業力量,促進快速成長;二是以城市或特定經濟區域為對象,設計符合自身條件的發展策略及市場引導和產業扶持措施,引入國際相關合作資源關系,包括對口國際組織和建立有利于節能環保發展的金融資本渠道,加強試點與示范體系的能力建設,并通過國際合作,引入先進理念,促進產業鏈條發展壯大,并培養上下游企業,孕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一個結合就是,以扶持企業能力建設和發展為關鍵點,推動所在城市或特定經濟區域的政策扶持或政府重視面,最終形成有機結合的能力建設關系,形成節能環保企業與城市協同發展效應。
第三大類,項目扶持工作,即通過加強與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共同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分享國際上關于該技術成熟應用和扶持示范項目運行的經驗,從試點(1~2年)到示范體系的構建,建立最佳解決方案和推廣應用模式,來促進具有低碳生態城市發展應用及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價值的項目,并使其獲得長足的發展,起到社會引領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類別:
A.推動城市在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的節能應用和示范項目的綜合解決模式,特別是公共機構EPC項目的實施;
B.為城市資源環境系統,引入市場機制的解決方案,主要注重的是以商業模式結合新技術應用,以扶持具有綜合解決方案能力和創新技術的企業方為項目承擔核心,為城市及社會提供可借鑒的商業模式。
項目扶持的對象,即:從試點到示范項目承擔的企業方,需要具備一定的項目推廣應用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查和綜合評估:一是,企業是否擁有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條件和實力儲備;二是,項目本身的技術創新及應用價值是否經過市場機制與效益的檢驗,已經處于商業成功運行階段,達到可測量,可評估的程度;三是,企業的負責人是否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和項目應用國際化發展的領導力,以及企業核心骨干團隊是否具備創新精神和被選擇的社會責任認同感。
國際節能環保協會的工作范疇,還有一項是:平臺建設,又分為狹義的平臺和廣義的平臺兩個類別;狹義的平臺建設,即建立一個節能環保領域國際專業化的信息交流網絡,包括雙向的推動國際、國內先進知識和技術交流,定期舉辦專業性并具有深刻行業影響力的國際會議、論壇和專題研討會,匯聚世界各國資源;促進項目信息和資源供需對接等;
廣義的平臺建設,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搭建一個國際合作的基礎平臺;中國的發展將給世界帶來一個巨大的市場,并在全球發展低碳經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中,國際合作是至關重要的,既包括中國的企業和城市尋求與國外達成合作,也包括國外的企業和城市,以及政府組織、國際組織進入中國尋求發展;一個國際合作的基礎平臺將是十分重要的,這個平臺的建設是基于對國外、國內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整合各方有利于推進合作的資源力量,起到為雙向國際合作協力的作用;特別是中國的經濟發展與政策環境,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和文化背景影響下形成的獨特模式,從而使得中國與國際的合作路徑,以及中國的政策方式,實施方式,具有自己的特點,需要一個國際合作的基礎平臺來為國外的企業和城市,以及政府組織、國際組織提供專業的幫助理解與加強溝通交流,尋求合作共識;同樣中國也需要通過國際合作,來研究制定符合中國情況的市場發展機制,打開合作共贏渠道;
二是,建立一個積極響應企業界向政府傳遞對傳統模式及產業政策的變革和共性需求等訴求平臺;在一個以政府管理為主導,并占據社會服務體制的大環境下,企業界的需求,特別是非國有的私營部門,跨國公司或外資企業,以及中小私營企業的訴求往往得不到,或不能及時得到,或無法得到政府明確的響應,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專業領域的訴求平臺,以平臺綜合力量向政府傳遞節能環保企業對于產業政策自下而上的變革需求,以非政府的力量來推動解決企業界發展共性障礙的問題;
三是,建立一個支持世界各國企業、非政府組織、媒體及社會各界,參與政府應對全球性問題,如涉及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等,調動各方力量共同協力,共同行動的平臺。
李軍洋秘書長認為,社會上的“協會”可定義為:提供專業能力建設服務行業中的協力方,協會在世界各國的存在與發展的情況均不同,就總體而言,發達國家是小政府和大社會,社會服務體系較為完善,協會作用發揮的空間較大;而中國經濟發展很快,社會服務能力和體系建設嚴重滯后,需要加快完善制度,有序引導各種國內外協會或專業組織,為政府、企業和社會提供專業服務,特別是對于中國大部分行業協會而言,是政府部門轉型的產物,是政府體制的衍生組織,為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但也因源于政府體制,勢必有著一定的自身發展源動力不足的局限性,短期內難以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專業協會或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而以中國為工作重心,并具有一定國際資源和專業力量的組織,名稱雖為協會,但內容大相徑庭,如果能去粗取精,放下浮華,堅持不懈的走務實路線,真正把一個協會建設成為一個專業服務平臺、國際合作平臺、促進技術交流與轉移平臺、推動社會效益最大化的應用項目平臺,并為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化能力建設的協力方,將有很大的自身發展和發揮社會作用的空間,最終形成企業需要、政府需要、社會需要的共贏效應。[0.48 -3.06%]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