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芬蘭政府投資促進署高級商業發展總監嘉瑞·泰林尼
去年5月,中芬兩國簽署了清潔技術合作協議。
芬蘭本是一個能源小國,既無煤無油,也缺乏天然氣,同時其工業的基礎產業——木材加工、化工和造紙都屬于能耗大、污染嚴重的產業。然而,芬蘭卻被譽為全球最環保的國家之一,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位居歐盟前列。從2000年起,芬蘭已經連續3次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全球146個國家中環境可持續發展指數最高的國家。而這就要歸功于被當作“國家名片”向全世界推廣的清潔技術。據了解,芬蘭的清潔技術領域產值已達180億歐元/年,2010年在全世界清潔技術集群中排名第三。
近日,記者有幸采訪到了芬蘭政府投資促進署負責清潔技術領域的資深商業發展總監嘉瑞·泰林尼(Jari Tielinen)先生。芬蘭政府投資促進署隸屬于芬蘭就業與經濟部,是一個免費協助境外投資者投資芬蘭清潔技術等領域的政府機構。通過泰林尼先生的介紹,中國讀者可以了解到,清潔技術在一個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發展清潔技術是必然選擇
記者:您好!能否先簡單介紹一下什么是清潔技術?
泰林尼:好的。清潔技術是近年新出現的一個名詞,涵蓋范圍較廣,涉及眾多細分領域,主要包括3方面:一是清潔能源資源,如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二是節能與提高能效,如節能照明、智能電網、節能服務;三是減排環保,如固體廢棄物處理、大氣保護、水處理等領域。
記者:據我所知,芬蘭是一個資源能源貧乏的國家。發展清潔技術與此有關系嗎?
泰林尼:正如你所說,擁有530多萬人口的芬蘭是一個無煤、無油、能源匱乏的國家,我們國家70%的能源都從俄羅斯、挪威、丹麥、波蘭等國進口。同時,因為冬季漫長、氣候寒冷,芬蘭的民用能耗很高,而造紙行業和化工行業也是高耗能產業,所以芬蘭也是世界上人均能耗最多的國家之一。但如果一個國家的能源進口依存度過高,其經濟的發展很容易受到制約。而且能耗高也不能保證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芬蘭需要也必須發展清潔技術提高能源效率,開發利用清潔能源,以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
記者: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
泰林尼:芬蘭重視發展清潔技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環境污染。芬蘭的森林覆蓋率達到70%,便形成了以造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眾所周知,造紙行業是污染大戶,造紙廠對周邊的河流和湖畔環境影響很大。上世紀60年代,芬蘭的造紙工業污染問題十分嚴重,影響了全國湖泊、河流的生態環境,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由于飽受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污染之苦,大規模的藍藻潮開始爆發,公眾對此反應強烈。芬蘭政府為此搬遷、關閉過高污染的工廠,建立污水處理廠,還頒布水法限制污染物排放,重點對嚴重污染水源和空氣的造紙、化工和冶金行業企業進行綜合治理。這些措施使芬蘭的工業廢水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湖泊、河海和地下水的質量有明顯改善。
但同時,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也是芬蘭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于是,芬蘭人開始在技術創新上動起腦筋,而在這其中,清潔技術領域的優勢頗為突出。2006年下半年,芬蘭擔任歐盟輪值國主席時,提出“環保政策新時代”倡議;2007年起,芬蘭啟動了一項國家環保商業開發項目“芬蘭清潔技術”,以整合芬蘭最前沿的環保創新知識與技術成果,由中小企業主導,向全球市場推廣。芬蘭的目標是將清潔技術行業發展為一個新的支柱產業。
改善環境降低能耗已見效
記者:芬蘭的清潔技術覆蓋哪些領域?有何特點?
泰林尼:在芬蘭,清潔技術涵蓋了所有能夠預防、減少或消除對環境有害的產品、服務、流程和科技。具體涉及能源生產、能源存儲、能源基礎設施、能源效率、運輸、水資源及水處理、空氣質量與環境、材料、制造業、農業、廢棄物處理及循環利用等11個領域。尤其是在能源、污水處理、湖泊凈化等方面,清潔技術都得到了廣泛而深入的應用。
芬蘭清潔技術領域涵蓋了約2000家高度多元化的企業,例如在我們國內的赫爾辛基、庫奧皮奧、拉赫蒂和奧盧及周邊地區就集中了芬蘭60%的清潔技術公司。一些公司在清潔技術產業擁有多項專利,包括生物廢料發電技術等;一些公司則已經在能源效率、清潔的工業生產過程、生物質能、水及廢棄物處理、利用生化燃料、開發燃燒技術等方面成為了全球的領跑者。清潔技術產業預計將以每年5%~15%的速度發展。
記者:芬蘭的清潔技術具體體現在哪些地方?
泰林尼:在空氣質量控制方面,芬蘭利用清潔技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不斷開發空氣凈化技術,以減少廢氣和其他污染源對空氣質量的破壞。在過去20年,芬蘭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了近90%,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約50%。
在廢物管理和循環利用方面,芬蘭是北歐領先的金屬類產品回收國。清潔技術貫穿垃圾分類、收集和運輸、物流和規劃、回收、副產品利用等整個產業鏈。目前芬蘭全國廢物回收利用率接近50%,居世界前列,拉赫蒂市的回收利用率更是高達90%。
在水資源及水處理方面,可以說,芬蘭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清潔技術都是數一數二的,我們相信自己在水資源管理上有著可供世界借鑒的經驗。芬蘭是著名的“千湖之國”,全國有大小湖泊共約18萬個,對水資源的關注,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芬蘭清潔技術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們國家有超過250家從事供水和廢水處理等水業務領域的清潔技術公司,他們在節約水資源、封閉性工業水循環和高效污水處理等領域擁有世界一流的技術、工藝和咨詢服務。而芬蘭政府的15個行政部門中有8個職能與水相關。由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牽頭,芬蘭已經出資約2100萬歐元資助了63個水處理公司,投入1200萬歐元資助了23個水領域的研究項目。在聯合國“水貧乏指數”評價體系中,芬蘭被列為全球可持續性水資源管理水平最高的國家。
而在降低能耗方面,芬蘭的清潔技術公司也是一直在努力。由于芬蘭氣候嚴寒、人口分布疏散,造紙、機械、金屬加工等行業對能源需求大,但自身能源貧乏,因此多年來芬蘭持續加大投入,從能源生產到最終使用的各個環節均努力降低能耗。目前,芬蘭在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制冷、工業程序效率和智能電網等方面均研發出世界一流的技術和服務。
大中小型企業共同的舞臺
記者:芬蘭政府主導發展清潔技術,國內企業是否愿意響應呢?
泰林尼:可以說,如今芬蘭在清潔技術領域取得的成績與國內眾多企業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例如在芬蘭水資源保護方面,由于化肥的使用,農林業的磷負載曾是最大的挑戰。對于芬蘭許多水處理解決方案供應商來說,這是一個頗具吸引力的市場。3年前,年利潤為2000萬歐元的歐洲物流公司努美能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進軍此前并不熟悉的水處理行業,成立巴克斯水處理公司。其致力研發的名為PACS的系統,通過數據收集傳感器、分析檢測儀、監控投放藥劑裝置以及PACS藥劑,來殺死水中有害的微生物,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節能方案。
幾乎是與努美能同時,已有90年運營歷史的凱米拉公司也開始了一場變革:放棄賴以起家的化肥行業,將重點全部放在清潔水領域,生產在造紙、水處理、石油與采礦行業中用于處理廢水的產品。去年,凱米拉在全球市場上完成了21.6億歐元的銷售額,其客戶主要是在市政和工業領域。
記者:那是否表明芬蘭的清潔技術主要是靠大企業發展起來?
泰林尼:這種說法不準確。很難說清潔技術是某一個行業的發展領域,它不是某一個大企業的獨立舞臺,它滲透到了各行各業,更需要以產業集群的形式發展起來,這就需要我們的中小企業施展能力。
芬蘭的清潔技術項目也確實以中小企業為主導。一些中小企業聚集了很多有智慧的想法,但他們可能缺乏雄厚的研發資金來使自己的想法商業化。芬蘭政府就出臺了很多政策,扶持中小企業在清潔技術領域的發展。例如成立芬蘭環境科技中國項目委員會(FECC),幫助中小企業在中國尋找清潔技術合作伙伴。目前,經由FECC之手促成的芬蘭中小企業和中方的合作項目規模達到了20多億元,各類環保領域的尖端專利技術在強大的半官方機構的支持下,迅速實現了商業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