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昆明市委、市政府要求確保今年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范圍內實現“四進四達標排放”:工業污水進管網和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城市城鎮集中式生活污水,通過管網全收集進入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農村分散式村莊、農戶的生活污水,確保進入“三池”凈化達標排放;農業面源污染要進入濕地達標排放。
水清、岸綠、景美——這是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仇和,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祖林14日下午率四班子領導及相關縣區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實地觀摩巡查大河(淤泥河)、白魚河,集中檢驗河道綜合整治成效時所看到的優美景象。市委、市政府要求持續抓落實,力度不減、標準不改、措施不變,通過各種方式、渠道確保今年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范圍內實現“四進四達標排放”。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河長負責制”、河道治污督導長制和入湖河道綜合整治定期觀摩巡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有力推進了36條出入滇池河道綜合整治工作。從大河水庫大壩,沿河道下行途經高壩村、化樂村至小寨分洪閘大河與白魚河分界處,步行至入湖口濕地,仇和、張祖林、李邑飛、楊遠翔及市督導組組長李培山等領導一路仔細看、認真聽、全面查,實地察看兩岸道路貫通、堵口查污、沿岸整治、兩岸拆遷、沿河綠化及村莊污水收集處理等工作進展,仔細察看源頭和沿途河道及入湖口水質,聽取相關工作匯報。
在“河長”、市領導朱永揚、夏靜的督促帶領下,兩條河道流經區域晉寧縣控源減污工作已常態化,通過開展水葫蘆圈養和一系列河道綜合整治,大河(淤泥河)、白魚河河道水質、河岸、道路等大有改觀:兩岸郁郁蔥蔥,河水清澈見底,入湖口濕地景致優美、波光瀲滟,生態功能和自然景觀的提升,促進了生態系統的重建修復。經專業技術驗收組實地巡查,大河、白魚河污染顯著減輕,水質明顯改善,分別由Ⅴ類提高為Ⅳ類、由劣Ⅴ類提高為Ⅴ類。
在入湖口濕地,仇和充分肯定了兩條河道綜合整治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強調了“五個抓落實”:一要圍繞既定目標抓落實。各級各相關部門要牢固樹立打攻堅戰、打持久戰的思想,力度不減、標準不改、措施不變,通過各種方式、渠道確保今年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范圍內實現“四進四達標排放”;滇池流域及牛欄江流域工業污染、生活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全利用。二要突出工作重點抓落實。持續推進湖外河外截污杜絕增量污染源,不斷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和處理標準做“加法”;湖內河內適當清淤和水體生物提取減少存量污染源做“減法”。三要創新機制制度抓落實。培育市場引導力、組織社會參與力、運用法制規范力、發揮黨政推動力,加強制度創新和環保立法,有針對性制定實施細則,推動滇池治理走上法制化、長效化軌道。四要強化督促檢查抓落實。嚴格執行“河(段)長負責制”,依法依規組織協調、督促檢查整治,鞏固提升河道綜合整治成果。五要形成合力抓落實。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形成全市上下齊抓共管滇池治理的強大合力。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強化輿論引導。對違法行為、不文明行為加大曝光力度,引導市民建立文明、健康、生態的生活方式。
我市有關部門將充分利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對重點區域、重點排污企業等實行全天候監控,嚴查重處違規排放、偷排偷放等違法行為,堅決杜絕違法排污。市紀檢監察機關和市委、市政府目督辦將繼續對照工作要求,強化督促檢查,嚴格考核獎懲,嚴肅責任追究,切實跟蹤問效。年底,嚴格按照科學健全的技術規范、指標、標準,對36條出入滇池主干河道等流經區域實行行政斷面考核。凡是滇池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目標任務完不成的,全部實行“一票否決”。(昆明日報 吳曉松 韓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