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對外發布了“中國淘汰白熾燈路線圖”,提出從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階段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
自1996年啟動實施中國綠色照明工程以來,中國政府先后將照明節電列入“九五”、“十五”節能重點領域和“十一五”、“十二五”重點節能工程,除了提出淘汰白熾燈、推廣節能燈以外,去年更專門發布了支持LED產品的支持政策,目前正在組織起草半導體照明的“十二五”發展規劃。
“發改委將計劃投入80個億,對民用LED進行補貼,目前正在招標階段。”某照明企業高管向本報透露。
5年淘汰白熾燈
去年我國白熾燈產量和國內銷量分別為38.5億只和10.7億只
發改委公告顯示,11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印發《關于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根據《公告》,中國將分為五個階段逐步淘汰白熾燈: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為過渡期;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為中期評估期;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或視中期評估結果進行調整。
也就是說,5年之后,中國將基本實現淘汰白熾燈。
國家發改委資環司副司長謝極透露,經過近兩年時間,在與各方企業、協會、專家等協商探討后,最終才確定了該路線。“白熾燈企業早已預感到轉型的必要,在起草這個路線圖時,已經與企業有所商討,企業早已知道了政府的舉動。在制定的過程中,一方面在與企業溝通,一方面也在積極支持白熾燈企業進行轉型生產。”謝極表示。
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主任白樺介紹,照明耗電約占總發電量的20%,通過更換更節能的照明設備,可以節約大量電力。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白熾燈生產消費國,去年我國白熾燈產量和國內銷量分別為38.5億只和10.7億只。據測算,目前中國照明用電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2%左右,采用高效照明產品替代白熾燈,節能減排潛力巨大。
事實上,自1996年啟動實施中國綠色照明工程以來,我國節能燈和白熾燈的產量比已經由1996年的1:34上升至2010年的1:1,節能燈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由1996年的20%提高到2010年85%,照明電器行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和產品質量也不斷得到提升。
“現在白熾燈只在偏遠的農村使用,節能燈已成為城鎮的主流產品,而LED開始在城市化改造上使用,民用則比較少。”三雄極光某區域銷售經理對本報表示。他認為,經過了多年的引導與培育,大部分白熾燈企業要不已經退市要不升級轉型,目前光生產白熾燈的企業為數不多,因此《公告》的出臺只是加速了白熾燈的完全退市。
但在白樺看來,要實現白熾燈的完全退市、成功推廣節能燈,首先是要通過法律法規,禁止生產和銷售白熾燈,其次是確保市場銷售的產品都是節能的產品,最后還要培養公眾的節能減排意識。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