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在不斷擴大,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要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各國都在做積極的努力。我們要跳出能源看能源,要立足國內、面向世界。發展低碳能源,是中國緩解能源與資源供需矛盾、遏制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必然選擇,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是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富民強國,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
一、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
所謂“分布式能源系統”(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簡稱 DES)是一種新型的能源綜合利用系統。它以清潔燃料作為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以分布在用戶端的發展熱電冷聯產為主,其他中央能源供應系統為輔,實現以直接滿足用戶多種需求的能源梯級利用,并通過中央能源供應系統提供支持和補充。由于分布式能源系統建在用戶側,可以離網運行或并入電網,避免了電力系統遠距離輸電的線路損失和極端環境導致的影響。此外,分布式能源系統還具有能源多樣化特點,無論是以天然氣、煤層氣或沼氣為燃料的燃氣輪機、內燃機、微型汽輪機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還是以天然氣、氫氣為燃料的燃料電池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小型風力發電等都可以在分布式能源系統中推廣利用,并實現多系統優化,將電力、熱力、制冷與蓄能技術結合,實現多能源容錯,將每一系統的冗余限制在最低狀態,使利用效率發揮到最大狀態,從而達到節約資金的最終目標。
分布式能源在中國已經由理論探討進入工程開發階段。目前中國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已有一批以油、氣為燃料的分布式熱電冷工程項目投入運行,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環保和社會效益。目前,中國分布式能源系統還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經濟化的產業規模,但市場潛力大,發展非常快。從國家的支持力度上可以看出這一產業的前景。2010年4月,國家能源局下發了《國家能源局關于對〈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指導意見〉征求意見函》,明確提出:到2011年擬建設1000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到2020年,在全國規模以上城市推廣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統,裝機容量達到5000萬千瓦,并擬建設10個具有各類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區域。以熱電冷聯產為特色的分布式能源系統(DES)是實現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中國繼續和完成工業化、城市化的能源供應保障,也是促進天然氣產業鏈上、中、下游均衡、快速、健康發展,推動中國加速一次能源結構轉型的動力。未來隨著國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及相關問題的逐步解決,我國分布式能源的發展將會漸入佳境。
二、重點加強建筑、交通兩大消耗領域低碳能源利用
1.推廣低碳建筑。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漸成為國際建筑界的主流趨勢。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與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具體來說,低碳建筑首先在它的建造過程中低碳的概念,包括建筑材料的低碳,包括施工的低碳;到建筑物的使用過程中應該注重低碳,盡量的減少消耗能源的概念。目前中國的低碳建筑還處在起步階段,但是未來五年將是它飛速發展的黃金階段,低碳建筑將會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被社會所關注、倡導、鼓勵。從未來看,低碳建筑的發展重點主要有三個:一是新建建筑節能;二是現有建筑節能改造;三是北方地區城鎮供熱計量改革。
2.打造低碳交通。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工具,是溫室氣體的重要排放源。機動車碳排放已占到全社會碳排放的相當比重。在當前機動車快速增長的前提下,低碳交通運輸是實現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低碳交通運輸是一種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的交通運輸發展方式,其核心在于提高交通運輸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運輸的用能結構,優化交通運輸的發展方式。目的在于使交通基礎設施和公共運輸系統最終減少以傳統化石能源為代表的高碳能源的高強度消耗。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低碳交通運輸是達到交通領域人與自然的一種和諧,在中國,它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實現低碳交通運輸的途徑:一是,力求“減碳”;二是,節能減排;三是,“低碳化”理念體系化;四是,綜合性減碳;五是,低碳系統化。
三、盡最大可能促進生物質能源的有效利用
生物質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包括所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而所謂生物質能就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同時也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從整個生命周期來說,生物質能對全球碳貢獻基本上為“零”,生物質能利用對碳貢獻來自于所有收集、運輸和預處理過程中化石燃料利用造成的CO2排放,生物質能總體利用過程中相對于化石燃料CO2的減排是顯著的,采用高效合理的利用方式(如纖維素乙醇),CO2減排率能夠達到90%左右。生物質能替代化石能還能夠減少SO2等污染物質排放。此外,生物質能的利用對生物多樣性、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變化和水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都有重要影響,將對環境的改善做出巨大貢獻。生物質能屬于環境友好的清潔能源,是物質與能量的循環利用,是清潔的低碳能源。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生物質能源的可貯藏性及連續轉化能源的特性,決定了生物質能源將會成為非常有前景的替代能源 。
生物質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在整個能源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替代化石能源的主力軍之一。中國生物質能儲量非常豐富,單就農林廢棄物、能源林業和其他能源作物的儲量就相當于每年9億噸標準煤。可替代石油的生物質原料,如薯類、甜高粱、甘蔗、木本油料、秸稈和各種植物纖維素原料的儲量可相當于年產2.7億噸石油。目前,中國有機廢棄物可轉換為能源的潛力約5億噸標準煤,預計將來潛力可達7億—10億噸標準煤,約為當時能耗的15%—20%。可見,中國生物質資源發展潛力巨大。無論出于經濟因素,還是從能源安全、擺脫石油依賴、尋求石油替代品等角度來講,發展生物質能已經成為中國不可避免的選擇,生產和推廣使用生物質能源是一項長期能源戰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